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秘書處

鶴壁市清潔取暖工程建設的四條經驗做法

中國爐具網    日期:2021-09-07 16:26:22    瀏覽:917
100

(一)“清潔供、節約用、投資優、可持續”的總體思路。

一是熱源精選清潔取暖。確定低溫空氣源熱風機為農村主導技術路徑,該技術路徑能效比高、安裝便捷、隨用隨開、維護簡單,契合農民節省理念和用熱習慣。同時選擇規模小、距城區遠、生物質燃料資源豐富的村莊探索推進數字化智能生物質爐具取暖,做到原料就近收集、加工和消費,降低運行成本。

二是降低能耗節約用。提高建筑用能效率,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75%的節能設計標準,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效果不低于30%。根據城鄉差異,因地制宜選擇適用的清潔取暖技術路線。制定系列服務手冊,引導農戶科學使用清潔取暖設備。

三是合理配比投資優。著眼農民拿得起,出臺補貼政策,補貼后農民“熱源側”和“用戶側”改造戶均付費3500元左右,相當于2019年鶴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9%;著眼財政補得起,“雙側同推”農民戶均補貼1萬元左右,地方財政可承受。

四是后期運行可持續。使用成本可持續,單臺低溫空氣源熱風機平均耗電0.75~1℃/小時,農民戶均取暖成本670~1120元;數字智能化生物質鍋爐戶均取暖做飯成本700~1150元,成本較改造前使用散煤大幅下降。簡便使用可持續,嚴控潔凈取暖產品質量,低溫空氣源熱風機、生物質爐均實現智能化控制,使用方便,故障率低。服務到位可持續。推行一站式服務,采用服務商模式,規范企業標準,確保清潔取暖項目持續健康發展。

(二)“電取暖、氣做飯、房保溫、煤清零”的技術路徑。

一是堅持“電采暖”為主進行農村熱源清潔化改造。結合各類能源使用成本,尊重農民用熱習慣,積極推進分散電采暖,農村電網改造同步跟進,保證農民取暖成本自控、安全清潔、經濟可持續。

二是堅持“氣做飯”為主優化農村餐炊用能。平原地區實現管道天然氣“村村通”,丘陵和山區等偏遠地區通過燃氣瓶組站實現天然氣覆蓋,推進農民“餐炊清潔化”,實現電氣“階梯”用量優化組合,降低農村居民用能支出。

三是堅持“房保溫”和熱源改造同步推進。大力推進能效提升改造,改善既有居住建筑熱性能,推動農房降低能耗,提高農房居住舒適度,降低冬季采暖支出,確保清潔取暖項目運行效果可持續、有保障。

四是堅持改造區域取暖做飯“煤清零”。通過取暖和餐炊方式的變革,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的原則,2020年實現城鎮和農村地區居民生活“散煤清零”。

(三)“補初裝不補運行”的財政補貼機制。結合農村清潔取暖戶均面積及技術參數,根據農民日常和節假日居住人數變化、家中早晚規律性用熱、室內用暖區域有限等特點,通過認真調研和科學比對,推薦使用節能高效設備,確保取暖成本可控,明確了中央財政資金只補貼清潔取暖改造初期投資,不再制定市級的電價、氣價價格優惠政策,較好地調動了農民安裝使用潔凈取暖設備、科學節約用能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六個一”的建設推廣標準。

一是整村明確一個清潔取暖工程技術路徑。實現技術統一、品牌一致、運營維護一體,確保潔凈煤取暖建設運行穩定有序。

二是能效提升改造遵循一套技術標準。設計出適合不同建設風格的多種節能改造模型,做到改造技術統一、項目施工規范、能效提升達標。

三是戶均清潔取暖改造費用控制在1萬元左右。堅持居民和政府可承受,不斷優化建設成本,“熱源側”和“用戶側”戶均改造初期總投資盡量控制在1萬元左右,原則上不超過1.5萬元。

四是取暖季戶均運行成本控制在1千元左右。通過技術優選和規范使用,確保項目可持續、易推廣。

五是取暖設備使用實現一鍵化操作。選用自動化、智能化的取暖設備,方便農民獨立使用。六是運營維護實現統一平臺服務。建設取暖智慧監管平臺,農戶設備數據實現遠傳遠控,建立鄉村兩級服務站點網絡,形成全覆蓋的服務體系。

100
版權保護聲明:爐具網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聯系。

最新資訊

一级毛片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