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煤改清潔取暖是一場關系民心、民生工程的根本性變革,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目標。“后煤改”時代,如何確保清潔取暖工程的安全運營,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證人民群眾長期穩定安全清潔溫暖過冬,成為各地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已實施改造的試點地市工作布局也逐步從重建設向售后服務和安全運行轉型、從重覆蓋率向民生滿意轉型、從人工管控向數字化全流程賦能轉型、從財政推動向市場運行轉型,建立以縣域為中心的長效運營管護機制已成為共識。
一、后煤改時代的挑戰和趨勢
2021年,是建設“后煤改時代”長效運行機制的開局之年,隨著煤改清潔取暖設備的多年運行,需求側和供給側開始面臨諸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成為建設長效運行機制的關鍵。
1、需求側挑戰
取暖用戶售后服務如何保障:如電話打不通、維修不及時、服務無規范、過保無人管、收費不透明、投訴不管用。
政府部門多重問題怎么解決:如投訴壓力大、安全隱患多、財政跟不上、考核無數據、監管手段少、長效怎么建。
2、供給側挑戰
設備品牌日常服務壓力:如服務成本高、隊伍不穩定、配件不及時、管理壓力大、客戶需求多、服務效率低。
供能企業安全運營壓力:如安全責任大、管網點線長、村街隱患多、用戶意識弱、戶內監管難、運營成本高。
從參與主體看,煤改清潔取暖涉及量大面廣,主體眾多,且農村的習慣、環境、用戶素質等都對運行安全帶來壓力。從時間周期看,前期政府通過全面補貼培育了用戶習慣和市場模式,但不可能永遠由政府“保姆式”的管理;實施完全的市場化管理也不太可行:參與市場角色復雜多樣,勢必將出現影響運營安全和民生的市場投機行為,也將影響煤改清潔取暖市場的大局。所以,建立“安全與服務”并重的長效管護機制,推動“政府監管下的市場化”是未來清潔取暖工作的必然趨勢。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