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7月5日為全國節能宣傳周,7月2日為全國低碳日。為響應國家號召,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業委員會近日將推出主題為“綠水青山,節能增效”農村清潔取暖典型案例系列宣傳活動
農村清潔取暖典型案例系列報道——
鶴壁市:清潔供、節約用、投資優、可持續 探索清潔取暖建設新模式
【摘要】鶴壁市將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脫貧攻堅、生態建設相結合,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熱源側”主推低溫空氣源熱風機取暖、數字智能化生物質取暖,并探索生物質能產業推動清潔取暖可持續發展;“用戶側”實施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鶴壁市的冬季清潔取暖建設工作思路好、模式好、效果好,成為推進北方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的典范。
基本概況
鶴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處太行山東麓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山地丘陵、平原面積約各占一半,轄??h、淇縣、淇濱區、山城區、鶴山區5個行政區和1 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4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全市總人口164.96萬人,城鎮化率達58.76%。鶴壁市曾經是以煤炭采選業為第一主導產業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通過轉型發展,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綜合示范市、全國建筑節能示范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城市等。這些城市名片與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密切相關。
鶴壁市處在南北方采暖劃界過渡區域,相比北方寒冷地區,采暖期較短,但是受歷史因素影響,鶴壁市農村冬季取暖主要以燒煤為主,其他能源形式為輔,實施清潔取暖是迫切需要。對此,鶴壁市政府高度重視,聘請國家級技術團隊做指導,主動出擊,積極推進,2017年6月成功入選首批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按照鶴壁市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堅持把清潔取暖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大力推進農村取暖方式和居住環境轉變,清潔取暖試點建設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8月1日,國家清潔取暖考評組核定鶴壁市清潔取暖績效成績優秀,最終考評得分108分,名列全國第一位。
多措并舉策略
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從熱源側和用戶側兩方面發力,實施清潔取暖改造工程。
熱源端清潔化改造。城區、縣城充分發揮現有集中供熱熱源能力,大力發展超低排放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靈活選擇空氣源熱風機、熱水機,燃氣鍋爐,電儲能設備,可再生能源等多種形式實現清潔取暖。有條件的鄉鎮、農村公共建筑通過空氣源熱水機、電儲能設備等模式實現清潔取暖。廣大農村地區因地制宜通過空氣源熱風機、熱水機,生物質能等模式實現清潔取暖。在偏遠鄉村將新建燃氣站33座,主要用于解決居民炊事用能問題。
用戶端建筑能效提升。城區新建居住建筑執行節能標準水平較現行國家標準水平再提高30%,積極推動新建農房能效提升建設。城區、城鄉結合部、縣城具備改造價值的既有建筑能效水平提升不低于30%,優先對辦公建筑和改造意愿強烈的小區等進行改造;積極推動農村既有農房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優先對鄉鎮政府辦公建筑、衛生院、養老院、學校等其他公益性項目和新型農村社區進行建筑節能改造。經濟條件好的村莊采取集中或整體建筑節能改造。
多能互補路徑
結合本地冬季用能結構、取暖習慣和清潔能源設備特性,按照安全、環保、節能、高效、經濟的原則,確定主推技術路徑,并制定《鶴壁市清潔取暖技術推廣目錄》,確保居民取暖系統更合理、更優化、更節能。根據目前現有的成熟技術和應用實踐,引導住戶使用能效比高的清潔取暖技術和設備。推廣使用低溫空氣源熱風機、熱水機,生物質取暖、分布式取暖等新技術,鼓勵使用多能聯動、多熱復合、多源合一的新設備。
各縣區根據此推廣目錄,因地制宜,圍繞“電供暖、氣做飯、房保溫、煤清零”的工作目標,精準施策、強化責任、統籌推進,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技術路徑進行熱源端清潔化建設;也可創新清潔取暖技術模式,但必須經過專家評估并報市推進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批準后方可實施。
高效建管模式
一是采取“補初裝不補運行”補貼機制
財政資金只補貼清潔取暖改造初期投資,不再補貼取暖運行費用。制定讓惠于民的補貼政策,居民戶均投入占初期投資的25%,財政補貼占初期投資的75%,調動了農村居民安裝清潔取暖設備的積極性,提高了科學節約用能的主動性。
二是制定“六個一”推廣建設標準
一村一種技術路徑。實現技術統一、品牌一致、運營維護一體,確保清潔取暖建設運行穩定有序。
一套能效提升標準。委托清華大學、河南建科院等科研院校,設計出適合不同建設風格的多種節能改造模型,做到改造技術統一、項目施工規范,能效提升達標。
戶均改造費一萬元。“熱源側”和“用戶側”戶均改造初期總投資盡量控制在1萬元左右,原則上不超過1.5萬元,把建設成本控制在居民和政府可承受范圍內。
戶均取暖費一千元。通過技術優選和規范使用,一個取暖季戶均運行成本控制在1000元左右,保證清潔取暖項目可持續、易推廣。
設備使用一鍵操作。推廣使用自動化、智能化、一鍵式操作取暖產品,使用方便。
運維一個平臺服務。農戶設備數據實現遠傳遠控,建立鄉村兩級服務站點網絡,形成清潔取暖全覆蓋的服務體系。
三是建立“清潔供、節約用、投資優、可持續”的建管模式
熱源精選清潔供。將低溫空氣源熱風機作為農村主導技術路徑,能效比高、安裝便捷,符合農村居民節省理念和用熱習慣。選擇規模小、距城區遠、生物質資源豐富的村莊探索推進數字化智能生物質爐取暖技術,運行成本低,取暖效果好。
降低能耗節約用。提高建筑用能效率,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75% 的節能設計標準,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改造效果不低于30%。根據城鄉差異,因地制宜選擇適用的清潔取暖技術路線,制定系列使用指導手冊,引導農戶科學使用取暖設備。
合理配比投資優。出臺利農補貼政策,農民“熱源側”和“用戶側”改造戶均支付約3500元,占鶴壁農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2.8%。用戶用得起,政府補得起。農民戶均財政補貼約1萬元,試點期內財政共需一次性補貼約16億元,地方財政可承受。戶均改造成本低。農村“熱源側”及“用戶側”同步改造建設戶均成本控制在1.5萬元左右,位于全國相對較低水平。
后期運行可持續。單臺低溫空氣源熱風機平均耗電不超過1度/ 小時,農村居民戶均每年取暖成本800-1200元左右;數字智能化生物質爐戶均每年取暖做飯成本560-1150元左右。簡便使用可持續。嚴控清潔取暖產品質量,空氣源熱風機、生物質爐均實現智能化控制,使用方便,故障率低。
服務到位可持續。施行一站式服務,采用服務商模式,確保城鄉清潔取暖項目健康持續發展。
四是強化政策引導,提升建設能力
建立健全清潔取暖政策體系。印發了《鶴壁市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項目招投標工作指導意見(試行)》《鶴壁冬季清潔取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性文件,對工程驗收、績效考核、項目招標、項目監管提出要求,初步建立多層次的清潔取暖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
強化提升清潔取暖技術體系。“熱源側”編制了《鶴壁市清潔取暖技術推廣目錄》等系列技術文件,明確了城鄉主推技術路徑,規范建設標準;“用戶側”編制了《鶴壁市既有農房能效提升整村推進技術方案》等系列指導文件,明確工作思路,規范建設流程。
完善清潔取暖資金籌措管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采用PPP、BOT、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種模式,推進清潔取暖項目建設。
鞏固成果,不斷提升
為鞏固成果,鶴壁市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提升清潔取暖試點建設水平。
注重群眾參與。借助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途徑,做好清潔取暖建設發動。農村地區村兩委及黨員帶頭示范,通過樣板工程,提高農民對清潔取暖工作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試點示范帶動。積極試點新技術、新思路和新材料。通過14個清潔取暖試點村建設實踐,梳理出標準化的農村清潔取暖工作流程。
建立評估機制。與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天工世紀能源研究院、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等行業權威機構合作,通過第三方評估,綜合分析熱源側和用戶側同步改造實際成效,保障項目建設質量。
強化安全管理。規范農村燃氣工程,配備農村燃氣安全員,加大巡檢頻次,源頭減少安全隱患。強化安全宣傳,提高村民安全意識,防范安全事故發生。
注重統籌推進。將農村清潔取暖和“脫貧攻堅”、“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同步推進,營造良好村容村貌,提升農戶生活幸福指數。
編后
鶴壁市推進清潔取暖,遵循“企業為主、政府推動、技術創新、居民可承受、運營可持續”原則,務實推進,成效顯著,多次受到上級及國家相關部門表揚,成為全國推進農村清潔取暖的典范。2018年以來,鶴壁已接待30多個地市近1600余人(次)的考察,交流學習“鶴壁模式”。2018年5月29日,全國“北方十五省(區、市)農村清潔取暖用戶側能效提升現場經驗交流會”在鶴壁召開。2018年8月1日,國家清潔取暖考評組核定鶴壁市清潔取暖績效成績優秀,最終考評得分108分,名列全國第一位。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