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探索發展生物質燃料取暖,山東省濱州市專門研究制定了獎補政策,對生物質分散取暖模式與集中取暖模式每戶分別補貼最高2000元、5000元;對村民取暖用生物質燃料實施補貼,每噸補貼600元,每戶每年最高可補貼1200元;經扶貧、民政部門認定的困難群眾,則可以享受到2噸以內每噸補貼900元的政策。實施補貼后,生物質燃料價格根據熱值不同普遍在380-600元之間,困難群眾購買價格為80-300元/噸,真正做到了惠民減負。
清潔取暖建設是一項可以讓農民使用更為潔凈、方便的農村清潔取暖方式,實現生活方式的提升的民生工程;這也是一項可以有效控制冬季取暖煤炭散燒直排和揚塵污染,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環保工程。自2017年以來,濱州市在清潔取暖工作推進中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嚴格“以能定改”,不搞“一刀切”,全力保暖保供、服務民生,把清潔取暖建設真正做到群眾的心坎上。
濱州市在實施清潔取暖建設時結合地方實際和能源結構,遵循“宜熱則熱、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生物質則生物質、宜其他清潔能源則其他清潔能源”的原則,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清潔取暖改造方式,實施復合供能、多能互補、清潔用能。在傳統“煤改氣”“煤改電”方式之外,陽信縣、沾化區、博興縣等多個縣(市、區)根據本地實際探索實施生物質燃料取暖。其中,陽信縣生物質清潔供熱案例入選國家能源局清潔取暖辦公室編寫的《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典型案例匯編》,陽信縣在今年被山東省能源局列入全省生物質能源推廣應用重點縣。
陽信縣河流鎮王大村村民家里使用的生物質燃料清潔取暖
陽信縣河流鎮王大村村民王偉家使用的就是生物質燃料取暖方式,他家安了生物質環保專用爐具,兩間臥室安了三片暖氣片。生物質環保專用爐具里燒的不是煤炭,而是生物質燃料。爐具燃燒生物質燃料產生熱量,將水加熱再循環至暖氣片供暖。“生物質取暖爐具能通過控制器調溫,把控制器溫度調在50來度,屋里就能到20度左右。”王偉說,他家爐具的火量有大、中、小三檔可調,調到大火時能做飯、燒水,非常方便,“我一次往進料倉加二十幾斤燃料,一天加三次就夠了,不像以前燒煤的時候得時常照看著爐子,省心多了”。
目前,濱州市推廣生物質燃料取暖的陽信縣、沾化區等多個縣(市、區)在本地建有生物質燃料生產企業,農戶就地收集農林廢棄物提供給這些企業,企業加工制成生物質燃料,再提供給采取生物質取暖的農戶使用,既有效減少了農林廢棄物隨意堆放、秸稈焚燒等問題,也減輕了農戶負擔,同時增加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