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秘書處

關于印發《2023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指南》的通知

中國爐具網    作者:管理員    來源: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    日期:2023-09-21 08:47:53    瀏覽:741
100

近日,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3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指南》的通知對秸稈燃料化利用明確,秸稈顆粒燃料生產關技術。利用農作物秸稈制作生物質燃料顆粒,可大大提高廢棄資源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大大降低因廢棄資源秸稈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損害,符合循環經濟減量、再利用,循環往復的原則要求,對國家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具有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秸稈經滾筒篩去除雜物后,利用切碎機進行粉碎,粉碎后經輸送機送至熱風爐烘干系統進行熱風干燥,烘干后在傳送過程中,通過旋風分離器將濕氣排走。成型后的燃料經冷卻后也通過旋風分離器對成型燃料和濕氣進行分離。出料生物質燃料溫度高達80-98℃,結構較為松弛,容易破碎,須經過逆流式冷卻系統,冷卻至常溫后方可入庫。冷卻后產品經計量后,入袋包裝,送入成品庫。

秸稈捆燒氣化解耦燃燒技術。秸稈捆燒氣化解耦燃燒鍋爐技術的產生,是在我國雙碳目標要求非常緊迫的形勢下,是在煤炭資源緊張、價格猛漲的情況下,是在秸稈離田難、嚴格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的形勢下,為秸稈找到了出口,可再生的秸稈成了替代煤炭燃料及其它油、汽、電能源的一種新能源。秸稈捆燒氣化解耦燃燒技術就是把整包秸稈(200公斤左右)通過輸送帶分次直接入爐,秸稈整包進入鍋爐后,進行爐內破包,該鍋爐把爐膛分為氣化室和燃燒室,秸稈燃料在缺氧的條件下,氣化生成熱解氣和半焦進入燃燒室燃燒,從而達到抑制氮氧化物(NOX)排放的目的。燃燒室的半焦物料和熱解氣,在燃燒室內維持高溫燃燒,使燃料充分燃燼。負壓作用使還原氣體與焦炭在高溫層反應,還原部分氮氧化物(NOX),減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有效的減少了黑煙的生成。由于秸稈燃料通過熱解氣化,產生大部分煙氣,大部分煙氣再燃燒,帶動部分半焦狀態的秸稈分段多次燃燒,提高了熱效率,同時解決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超標問題。由于加料系統采用自動封閉設施,加料過程中不會影響到燃燒室的運行情況。物料進入爐內熱解,使物料在燃燒區內充分燃燼。爐內破包減少了人力投入,爐內破包、熱解、降水提高了物料的使用率。

關于印發《2023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指南》的通知

黑農廳函〔2023〕823號

各市(地)、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北大荒農墾集團:

為全力做好2023年度全省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2023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指南》,現印發給你們。請各地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附件:2023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指南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

2023年9月19日

附件

2023年黑龍江省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指南

一、玉米秸稈還田技術

(一)秸稈翻埋還田技術模式

1.技術路線

機械收獲→秸稈粉碎拋撒→翻埋整地→機械耙地→起壟鎮壓→播種

2.技術要點

玉米收獲后秸稈粉碎覆蓋地表,留茬高度低于10cm,秸稈粉碎長度以10cm內撕裂狀為宜,均勻拋撒覆蓋地表。采用大馬力拖拉機配套大型翻轉犁或大型翻地犁進行翻耕作業,翻深30cm以上,深淺一致、扣垡嚴密、不重不漏、地表無秸稈殘茬。翻后用對角耙進行耙耢聯合作業,作業時與播種方向成30~45°夾角,耙深耙透,耙碎耢平,以作業2遍為宜。耙后起壟并及時鎮壓,達到待播狀態。

3.適宜區域

主要適用于降水相對充足、積溫適宜、土壤耕層深厚的中東部、中南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區。土壤層為黃土、砂石等耕層淺薄地區慎用。

(二)秸稈碎混還田技術模式

1.技術路線

機械收獲→秸稈粉碎拋撒→松耙(滅)茬聯合整地→起壟鎮壓→播種

2.技術要點

玉米收獲后秸稈粉碎覆蓋地表,留茬高度低于10cm,秸稈粉碎長度以10cm內撕裂狀為宜,均勻拋撒覆蓋地表。采用大馬力拖拉機配備松(耙)聯合整地機,將玉米秸稈及根茬粉碎并與土壤充分混拌,深松深度達到30cm以上。起壟后及時重鎮壓,達到待播狀態,積溫高的地區也可選擇平播壟管的耕作模式。

3.適宜區域

主要適用于有效積溫低、無霜期短的中西、中北、中部地區。土壤層為黃土、砂石等耕層淺薄地區慎用。

(三)秸稈覆蓋還田技術模式

1.技術路線

機械收獲→秸稈粉碎拋撒覆蓋地表越冬→免耕播種

2.技術要點

在有深松(深翻)基礎地塊,玉米收獲后秸稈粉碎均勻拋撒覆蓋地表越冬,留茬高度低于10cm,秸稈粉碎長度以10cm內撕裂狀為宜。收獲機未安裝粉碎裝置或粉碎效果不達標準的,需用秸稈粉碎還田機進行二次粉碎作業,粉碎長度為5~10cm,均勻覆蓋地表,第二年進行免耕播種。

3.適宜區域

主要適宜于積溫高、風沙大、降水不足、土壤瘠薄的中、西部干旱地區。低洼濕澇地區慎用。

(四)秸稈粉碎還田聯合整地技術模式

1.技術路線

機械收獲→秸稈粉碎拋撒→聯合整地→播種。

2.技術要點

采取雙軸或三軸的秸稈全量還田聯合整地機進行作業,一次完成秸稈粉碎、機械滅茬、深耕碎土和起壟鎮壓作業,使粉碎后的秸稈和根茬混埋在耕層之下,耕深25-30cm。

3.適應區域

主要適宜于土壤深厚、濕度適宜的地塊,耕層淺薄、土壤濕度大及沙壤土區域慎用。

二、水田秸稈還田技術

(一)秸稈翻埋還田模式

1.技術路線

水稻機械收獲→秸稈粉碎拋撒→翻埋整地→泡田→攪漿平地→機械插秧

2.技術要點

水稻收獲后,秸稈粉碎拋撒還田,留茬高度20cm左右,要求秸稈拋撒均勻,耕翻深度20-25cm,立垡一致,不重不漏。翌年春季放水泡田,泡田水深過耕層2-3cm,泡田時間3-5天,用攪漿平地機進行攪漿平地作業,作業時水深控制在1-2cm(淺水攪漿),作業后地表平整無殘茬,沉淀3-5天,達到待插狀態。

3.適宜區域

適用于耕層較深厚、地塊較大且連片的水稻主產區,耕層淺薄“漏水”地塊慎用。

(二)秸稈原茬直接攪漿還田模式

1.技術路線

水稻機械收獲→秸稈粉碎拋撒還田→放水泡田→埋茬攪漿平地→插秧。

2.技術要點

水稻收獲后,秸稈粉碎拋灑還田,留茬高度20cm左右,放水泡田,水深2-3cm,泡田時間要達到3-5天,用秸稈埋茬攪漿平地機或雙軸秸稈攪漿平地機進行攪漿平地作業,作業時水深控制在1-3cm,作業后地表平整無殘茬,沉淀3-5天,達到待插狀態。

3.適宜區域

適用于全部水稻主產區,尤其適用于積溫較高或平原水稻種植區土壤水分過大或仍有水層的地塊。

(三)秸稈旋耕還田模式

1.技術路線

水稻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機械旋耕→泡田攪漿→機械插秧。

2.技術要點

水稻收獲后,秸稈粉碎拋灑還田,秸稈切碎長度小于10cm,留茬高度小于10 cm,采用旋耕機進行旱旋作業,將秸稈及根茬旋埋于土壤中,放水泡田,水深2-3cm,泡田時間要達到3-5天,用攪漿平地機進行攪漿平地作業,作業時水深控制在1-3cm,作業后地表平整無殘茬,沉淀3-5天,達到待插狀態。

3.適宜區域

本技術適用于全省水稻主產區,尤其適用于積溫較高或平原水稻種植區。

三、玉米、水稻秸稈粉碎撿拾回收離田要求

大力推廣使用具有篩土除塵功能的秸稈打捆機具,增加飼料小方包機具的保有量,提升作業能力。鼓勵使用莖穗兼收型玉米收獲機,作業時秸稈不落地直接粉碎噴出裝車離田。鼓勵使用半喂入式水稻聯合收獲機,收獲后秸稈整稈平鋪地上,再撿拾打捆不帶土。使用常規卷壓式圓捆撿拾打捆機或活塞式方捆撿拾打捆機,在打捆離田作業時只可采取“一遍摟草打包”方式,撿拾器彈齒需調整到高于壟臺3cm以上,打捆機撿拾率為80%左右,剩余含土量高的秸稈殘留物下步應進行還田處理,嚴禁進行“二次摟草、二次打包”,或將打包機彈齒撿拾器調低入土,增加秸稈打包帶土量,造成表土流失。對春季地表站稈和秸稈落地的地塊,可在土壤表層解凍3-5cm適宜機械作業時,直接采用120馬力以上拖拉機牽引黃貯飼草撿拾打包機進行離田作業或采用錘爪式(或錘片式)秸稈還田機進行秸稈粉碎還田作業。

四、秸稈離田后殘余物還田處理技術

(一)玉米秸稈離田后殘余物還田處理

玉米秸稈離田后,可用秸稈粉碎還田機對地表殘留部分秸稈和“趟底子”進行二次粉碎拋撒清理,春季在原壟上直接使用免耕播種機播種。也可滅茬后進行松、翻、耙、旋作業。

(二)水稻秸稈離田后殘余物還田處理

水稻秸稈離田后,可直接選擇翻埋、旋耕、原茬攪漿三種整地模式進行耕整地。

五、離田秸稈垛放安全管理要求

要落實好垛放場地,做到“六不靠”:即不靠村屯、不靠山林、不靠路邊、不靠電力設施、不靠水源地、不靠棚室設施和畜禽圈舍。同時,對秸稈堆采取滅蟲殺菌等封閉措施,加強安全防火巡查檢查,防止發生蟲災、火災,確保不發生安全生產事故。

六、秸稈飼料化利用

秸稈飼料化利用所使用秸稈,應無霉變、無雜物。在加工前應做除塵、除雜處理。

(一)秸稈黃貯飼料

采用自然發酵法,把秸稈投入密閉的設施里,經過密閉厭氧微生物發酵,調制成具有酸香味、適口性好、可長時間貯存的粗飼料。具有營養損失少、飼料轉化率高、提高適口性、便于長期保存、消化利用率高等優點。

(二)秸稈堿化、氨化飼料

借助于堿性物質,使秸稈內部的氫鍵結合變弱,酯鍵或醚鍵破壞,纖維素分子膨脹,溶解半纖維素和一部分木質素,反芻動物瘤胃液易于滲入,瘤胃微生物發揮作用,從而改善秸稈飼料適口性,提高秸稈飼料采食量和消化率。

(三)秸稈壓塊飼料

將秸稈經機械鍘切或揉搓粉碎,配混以必要的其他營養物質,經過高溫壓制而成的高密度塊狀飼料或顆粒飼料。秸稈壓塊飼料具有體積小、比重大、不易變質、適口性好、采食率高等優點,可作為商品性飼料進行長距離運輸,彌補飼草缺乏。

(四)秸稈揉絲飼料

通過對秸稈進行機械揉絲加工,使之成為柔軟的絲狀物,有利于反芻動物采食和消化的物理化處理手段。秸稈揉絲加工是一種簡單、高效、低成本的加工方式,效率約為秸稈粉碎的1.2-1.5倍,經揉絲機加工的秸稈可直接飼喂,也可進一步加工制作高質量的粗飼料。

(五)秸稈膨化飼料

秸稈通過膨化處理后,表面蠟質膜被破壞,大量纖維細胞壁斷裂,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復雜結構發生崩解;機械膨化自然產生的溫度可達140-150℃,產生熟化過程;再經過有益微生物發酵處理后,產生糖化過程。膨化技術和發酵技術使秸稈的理化性狀都發生了巨大改變,使秸稈從質地堅硬的粗飼料變成了易消化吸收的生物飼料。秸稈膨化飼料與干秸稈相比,營養物質含量得到大幅提升。

(六)秸稈酶處理

采用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β-葡聚糖酶、植酸酶、果膠酶等對秸稈進行處理,拌勻后噴灑適當的水,使秸稈最終含水量達到45%-55%。隨后裝入窖內或進行裹包、裝袋,壓實密封發酵,在常溫條件下(25℃左右最佳)進行發酵處理3天-10天后,可開窖(袋)使用。秸稈飼料纖維素、木質素含量較高,在青貯過程中常結合多種纖維酶制劑。纖維素分解酶不但將纖維物質分解為單糖,是乳酸菌發酵的能源物質,還能降解細胞壁的成分,改善飼料的消化性能。

(七)秸稈菌酶復合處理

將微生物制劑和酶制劑復合使用,菌劑經活化后,以適當的水稀釋,均勻噴灑在秸稈,并充分攪拌,使秸稈最終含水量達到45%-55%。隨后裝入窖內或進行裹包、裝袋,壓實密封發酵,在常溫條件下(25℃左右最佳)進行發酵處理3天-10天后,可開窖(袋)使用。酶菌復合添加劑噴灑過的秸稈青貯發酵后,能夠有效破除秸稈青貯飼料的特殊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復合體結構,改善秸稈飼料的發酵品質,提高營養物質的保存以及反芻動物瘤胃降解率,從而提高秸稈的可利用價值。

七、秸稈肥料化利用

(一)寒地玉米秸稈露天大規模制肥技術

在玉米收獲后,秸稈不需粉碎處理,對秸稈進行摟草,打包后,集中在田邊地頭,進行秸稈腐熟。作物面積與秸稈腐熟堆的面積比為1000:1,即1000畝的作物秸稈,需要占地面積為1畝地的空間。采用“三明治”模式進行秸稈腐熟,即:一鋪,鋪上秸稈(30-50cm厚);兩撒,撒上固體秸稈腐熟菌劑和動物糞便(或者增氮劑);兩噴:噴上液體秸稈腐熟菌和水,層層疊加,調節水分至50-70%,腐熟過程中適當補水和動物糞尿湯,中間翻拋1次,發酵100天左右,即可腐熟成肥,獲得的有機肥可以直接拋撒還田。腐熟后的秸稈呈纖維狀,拋撒即碎。

(二)秸稈人工腐殖質合成

人工腐殖質快速合成技術是根據農業秸稈產出量大且資源化率低的現狀,研發的一種低成本、高回報、低效能、高產率的腐殖化工藝和黑土構筑技術。

1.人工腐殖質改良障礙土壤

秸稈生物質水熱腐殖化反應,將生物質中主要成分進行快速裂解-重組合成人工腐殖質,利用構建人工腐殖質-土壤成分復合結構,實現貧瘠土與鹽堿土壤的修復和改良。在傳統水熱濕法碳化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溫和的反應條件活化障礙土壤成分表面,與生物質同步產生的人工腐殖質、生物炭基質等形成緊密有序的類黑土結構,同時消減土壤障礙因子,一定意義上實現了“黑土再造”。

2.人工腐殖質改良育秧土

以廢棄秸稈生物質為原料,利用人工腐殖化技術制備調酸劑,控制育秧土pH=5.5-6.5之間;育秧土厚度控制為2.5cm,均勻播種催芽后種子,再覆育秧土厚度0.5cm;控制播種量60g/盤、合理壯秧劑量和種植密度等;育秧土容重以0.5-0.8g/L為宜;總孔隙度中空氣占25%-40%、水分占60%-75%、陽離子交換量0.1-1.0mEq/cm3等為宜;播前澆透水,出苗前保持濕潤,出苗后基質發白前不澆水。經育秧實驗證明人工腐殖酸液體肥與人工炭固體肥的混合施用,可顯著提升本田土和育秧土的理化性能以及秧苗生長發育情況。

八、秸稈燃料化利用

(一)秸稈顆粒燃料生產關技術

利用農作物秸稈制作生物質燃料顆粒,可大大提高廢棄資源秸稈的綜合利用率,大大降低因廢棄資源秸稈處理不當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損害,符合循環經濟減量、再利用,循環往復的原則要求,對國家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具有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秸稈經滾筒篩去除雜物后,利用切碎機進行粉碎,粉碎后經輸送機送至熱風爐烘干系統進行熱風干燥,烘干后在傳送過程中,通過旋風分離器將濕氣排走。成型后的燃料經冷卻后也通過旋風分離器對成型燃料和濕氣進行分離。出料生物質燃料溫度高達80-98℃,結構較為松弛,容易破碎,須經過逆流式冷卻系統,冷卻至常溫后方可入庫。冷卻后產品經計量后,入袋包裝,送入成品庫。

(二)秸稈捆燒氣化解耦燃燒技術

秸稈捆燒氣化解耦燃燒鍋爐技術的產生,是在我國雙碳目標要求非常緊迫的形勢下,是在煤炭資源緊張、價格猛漲的情況下,是在秸稈離田難、嚴格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的形勢下,為秸稈找到了出口,可再生的秸稈成了替代煤炭燃料及其它油、汽、電能源的一種新能源。

秸稈捆燒氣化解耦燃燒技術就是把整包秸稈(200公斤左右)通過輸送帶分次直接入爐,秸稈整包進入鍋爐后,進行爐內破包,該鍋爐把爐膛分為氣化室和燃燒室,秸稈燃料在缺氧的條件下,氣化生成熱解氣和半焦進入燃燒室燃燒,從而達到抑制氮氧化物(NOX)排放的目的。燃燒室的半焦物料和熱解氣,在燃燒室內維持高溫燃燒,使燃料充分燃燼。負壓作用使還原氣體與焦炭在高溫層反應,還原部分氮氧化物(NOX),減少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有效的減少了黑煙的生成。由于秸稈燃料通過熱解氣化,產生大部分煙氣,大部分煙氣再燃燒,帶動部分半焦狀態的秸稈分段多次燃燒,提高了熱效率,同時解決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超標問題。由于加料系統采用自動封閉設施,加料過程中不會影響到燃燒室的運行情況。物料進入爐內熱解,使物料在燃燒區內充分燃燼。爐內破包減少了人力投入,爐內破包、熱解、降水提高了物料的使用率。

100
版權保護聲明:爐具網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聯系。

最新資訊

一级毛片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