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0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出席發布會,介紹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進展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并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央視新聞頻道:“十四五”是我國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的關鍵時期,為實現新目標我國節能減排在什么方面發力,可以介紹一下嗎?
李高:“十四五”是我們實現新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非常關鍵的時期。總的來講,“十四五”要全面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形成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機制,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根本轉型。
第一,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要全面納入“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還要制訂“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的專項規劃,對“十四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和目標任務進行全面部署和安排。
第二,開展達峰行動。我們將研究制定跨越“十四五”,“十五五”的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在兩個五年規劃里面持續實施,這個工作很有必要,同時也有一定的挑戰,因為不同于我們常規的五年規劃,也不同于在污染防治領域三年攻堅戰,需要在持續十年左右的時間推動落實。要向地方、行業明確傳導壓力、傳導任務,要明確地方和重點行業的達峰目標、路線圖、行動方案和配套措施,相關的部門也要形成合力來推動和支持這項工作。同時我們要強化監督考核,在“十四五”末要進行評估,進一步強化相應的措施,支持國家自主貢獻重點項目建設,確保2030年前達峰目標能夠實現。
第三,加強氣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我們要進一步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推動各部門積極參與、各司其職、形成合力。我們要推動地方把應對氣候變化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統籌推進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體系建設,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我們還要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對生態環境部來講我們還要統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一政策規劃標準制訂,統一監測評估,統一監督執法,統一督察問責。
第四,加快推動能源結構低碳轉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費,嚴控能耗強度,特別是化石能源消費強度,實施更加嚴格的控煤措施。大力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氣,加大散煤治理力度。與此同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第五,深化重點領域的低碳行動,推進低碳工業體系、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相關的發展。在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的重點領域進一步強化,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推動數據中心建設、5G基站等新基建能效提升。
第六,推行低碳生產生活方式非常重要,我們要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各級領導干部和全社會的低碳意識,引導居民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勵大家公交出行,鼓勵大家消費低碳的產品;推動減少餐飲浪費,這都是公民能夠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的地方。我們要營造全社會共同推動、共同參與綠色低碳、應對氣候變化的良好氛圍。
第七,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促進《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繼續為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我們還將積極推進氣候變化的南南合作,為其他的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目前來看大氣污染防治形勢還是不能太樂觀,從現在到年底還有兩個月時間,請問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有何安排?
劉友賓:近年來,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出現了穩中向好的趨勢,但大氣治理成效仍不穩固,特別是進入秋冬季以來,“2+26”城市近期再次出現了污染過程,雖然總體污染程度和范圍影響相比往年都有所降低,但對我們也是一次警醒,不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如遇到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會卷土重來,不僅會影響“十三五”規劃和藍天保衛戰收官目標的完成,也會損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不管氣象條件如何變化,我們都不敢有絲毫懈怠。近期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和?。ㄊ校┤嗣裾摵嫌“l方案,推進實施重點區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在繼承過去行之有效工作基礎上,統籌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各項工作。
今年秋冬季攻堅行動將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污染天氣,繼續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同時,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做到時間、區域、對象、問題、措施五個精準,實施企業績效分級分類管控,強化聯防聯控,立足于抓好已出臺的政策措施落實,防止層層加碼。堅持問題導向,壓實部門和地方責任,加大幫扶力度,實現打贏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藍天白云。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