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越來越冷,供暖時間也越來越近。近日,從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傳來好消息,該縣今年大力推動的煤改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2160戶計劃改造任務,受到村民好評。
“生物爐具,變廢為寶,炊事取暖,越冬睡飽。”這是啟動煤改生物質清潔取暖工作以來,在垣曲鄉村流傳的順口溜。垣曲縣采用的煤改生物質爐具是國家推廣的較適宜北方冬季的炊事取暖爐具,其主要特點是設計環保、操作簡單。
生物質炊事爐具通過改變空氣進入方式,提高了炊事火力強度和效率,控制了排放污染物指標,符合《國家生物質炊事采暖爐具通用技術條件》要求。同時,生物質炊事爐具通過炊事和加熱介質水在暖氣片中循環提高室內溫度,熱效率高,炊事火力強,封火時間長,能滿足80㎡—100㎡房間的供暖需要,實現冬季清潔取暖環保、節能、高效的效果。
另外,生物質炊事爐體比一般的傳統供暖爐體小,占用面積小,可為農戶節省廚房空間,操作起來也比傳統爐具更加方便,放滿一爐膛柴火,關閉爐門,就能燃燒更長時間。
垣曲縣王茅鎮北河村村民高紅旗說:“這個柴火爐子好,一年給我家省下一千多塊錢取暖費呢,地里的玉米稈稈、果樹枝枝都用上了,院子干凈了,巷道也寬了。”
生物質炊事爐具之所以受到村民青睞,主要是取材簡單,成本低。相比于煤改電、煤改氣等方式,村民不需要再掏腰包買電買氣,只要出點力氣、花點時間,收集儲存自家的秸稈或者果樹枝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就行,再加上“炊事取暖”一爐兩用,更是方便了群眾。
據了解,垣曲縣還在華峰鄉陳堡村實施了60戶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集成供熱示范項目,即把生物質爐、太陽能熱水器、儲熱水箱連為一體,做飯、取暖、洗浴形成循環供熱互補,使農村居民的生活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狄局長,明年可一定要多申請一些煤改生物質爐,我們村需要的還多著呢……”垣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狄雷霆調研期間,不少村民都這樣要求。
“這個項目雖然不大,但接地氣,真正做到農民的心上了,真是‘一把爛柴火,暖了百姓心’。”狄雷霆說,“借鑒這個小項目,以后我們的高標準農田基本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休閑農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等等,都要思考怎樣才能更接地氣,怎樣才能更好地做到農民的心坎上!”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