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秘書處

中科院丨我國清潔供暖存在問題與解決路徑

中國爐具網    作者:管理員    來源:中國科學院院刊    日期:2020-10-27 09:26:16    瀏覽:1061
100

        我國清潔取暖技術經過幾年的發展,呈現出多種形式齊頭并進,多種熱源共同使用的現狀。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快速推進的清潔取暖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在實際的推進過程中,可以選擇適用的清潔取暖技術,優化供暖規劃。引導當地供熱企業、投融資機構、各種熱源的生產企業和各地經銷商群體積極參與,共同把清潔供熱做好。

        一、首先,綜合分析來看,存在以下問題

        清潔取暖科學評價指標有待統一

        清潔取暖技術種類較多,百花齊放,但評價指標一直無法統一,缺乏普適性。有些指標過于簡單,只關注其經濟性指標,往往忽略取暖方式是否與當地的能源布局及生態環境相適應等問題;有些指標過于繁冗,需要建立復雜的數學模型,可操作性不強。這就使得清潔取暖技術市場魚龍混雜,很難以統一標準衡量某項技術的優劣。

        供熱管網能效水平有待提升

        供熱管網。目前,我國城鎮集中供熱管網總里程已達到48.8萬公里,其中75%為城市集中供熱管網,但室外管網的輸送效率僅為70%。究其原因:硬件設施方面,供熱管網的結構布局不合理,支狀管網較多,導致管網水力失調問題嚴重。再者,部分老舊管網因運行維護不到位,“跑冒滴漏”等問題嚴重,還有管網凝結水問題、管網保溫問題等,這些都可造成整個供熱管網的輸送效率下降;軟件設施方面,供熱系統的調控技術水平落后,因大部分熱網末端熱用戶未采用實時熱計量措施,使得現有的供熱系統只是對設備的粗放型調節,無法根據熱用戶的需求對整個供熱系統進行精準調控,導致管網過量供熱或供熱不足現象時有發生。

        多方共贏長效機制有待建立

        目前,清潔取暖改造資金主要來自3個方面:中央財政試點城市獎補資金、地方財政補貼資金、社會資本投入。隨著2019—2020年采暖期的結束,天津、唐山、石家莊等第一批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3年示范期也將結束,清潔取暖工作將面臨最終考核,而考核結果將直接關系到試點城市能否足額領取獎勵資金。天津和濟南已經宣布要延長清潔取暖運行補貼至2022—2023年采暖期結束,而唐山表示將分3年逐步取消運行補貼,其他城市尚未明確后續政策。

        從清潔取暖試點城市情況看,即使存在補貼,其運行費用仍然比傳統散煤取暖方式高。如果清潔取暖補貼逐步取消,后續工作如何展開將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雖然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探索了一條“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共同參與的“四方協作”發展之路,但有其特殊背景——張家口市域內蘊含豐富的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資源,為可再生能源開發與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這也是“四方協作”機制成功建立的關鍵點之一,但不具備全國大范圍推廣可行性。如何建立一套多方共贏的長效機制,是解決清潔取暖用戶端長期可持續的關鍵所在。

        二、解決路徑

        逐步建立清潔取暖科學評價體系

        科學的清潔取暖評價體系需要相關的科研單位和供熱企業聯合攻關。應針對當前多種清潔取暖技術的優缺點,秉承“科學性、先進性、協調性、可操作性”的理念,將熱力學、熱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等相結合。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建議主要考察3個方面指標。

        能效指標

        因燃煤、天然氣、電能、地熱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工業余熱、核能等能量品位高低不同,傳統的?分析和能級平衡理論無法充分考慮能量轉換環節的轉換效率,只能說明輸入能量和用戶之間的能量品質的差異。為此,江億等提出了能質系數的概念,即不同能源對外所能做的最大功與其總能量的比值。利用能質系數的概念,可更合理地反映各種形式能量品位的高低。電能的品位最高,可完全轉換為功,能質系數為1;其他能量形式的能質系數要根據實際對外做功的能力來分別確定。若達到同等的用戶采暖要求,從節能角度考慮,采用能質系數較低的能量形式更為可取。

        經濟指標

        在進行不同能量形式的熱源供暖系統經濟性評價時,除了需要考慮初投資及后期的運行與維護費用外,還要結合熱經濟學結構理論,將總成本分攤在供暖系統或供暖裝置的全生命周期之內,考察構成系統或裝置的各個組件的單位?成本,以獲得系統或裝置的平均?成本。若達到同等的用戶采暖要求,從經濟性角度考慮,平均?成本較低的供暖系統或裝置性能更優。

        環境影響指標

        針對不同能量形式的熱源供暖系統對環境影響的程度不同,需要在同一個供暖周期內開展,不僅要考慮CO2、SO2、NOx等污染物的影響,還要考慮構成系統或裝置的各個組件自身材料對環境的影響(如組件自身材料材質是否有毒有害、是否可循環利用等),之后才能測算出系統或裝置的單位環境影響因子。若達到同等的用戶采暖要求,從環境影響角度考慮,單位環境影響因子較低的供暖系統或裝置將成為首選。評價指標的好壞需要經受實踐的檢驗,并要不斷進行修正與完善。

        有序推進供熱管網節能改造及采暖末端能效提升

        受傳統供熱模式限制與改造費用的多重影響,供熱管網節能改造和采暖末端能效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重點突破,有序推進。針對供熱管網的主要問題,先要進行性能評估,再尋求與清潔取暖技術最相適應的節能改造方案。針對建筑物維護結構保溫性差的問題,優先改造能耗高、問題凸顯的房屋,并鼓勵探索政府、用戶和供熱企業三者共同分享成本與收益的新模式。這些工作將為后續智慧供熱技術的全面展開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撐。

        積極探索多方共贏長效機制

        當前,清潔取暖市場化機制尚未建立,主要依賴政府直接投入,這就導致清潔供熱項目盈利水平較低,市場積極性不高。為打破這種僵局:政府可開展相應的頂層設計與協調,消除體制障礙,根據各個城市與地方的特點,選擇適用的清潔取暖技術,編制相應的技術指南,優化供暖規劃;地方政府宜出臺配套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引導當地供熱企業、投融資企業、熱用戶等積極參與清潔供熱項目,探索新型的多方共贏機制,激活潛力市場。

中科院丨我國清潔供暖存在問題與解決路徑

100
版權保護聲明:爐具網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聯系。

最新資訊

一级毛片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