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自2022年起,本市先后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行動方案》和《北京市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據統計,截至2023年,北京市農村煤改清潔能源村莊覆蓋率93%,生活污水處理率83.5%。根據“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的統籌部署,到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將顯著改善,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的村莊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地區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進一步增強。如今相關工作進展如何?清潔取暖又給鄉村帶來了怎樣的變化?記者奔赴多區進行探訪。
煤改電”設備維護誰來管?
三級管護網絡讓村民溫暖過冬
截至2023年11月15日,密云農村地區已基本實現“無煤化”。密云多山區,村莊位置較為分散。隨著“煤改電”用戶量不斷增大,取暖設備售后維護保障難度越來越大。
為保障“煤改電”用戶溫暖過冬,密云區延伸售后服務觸角,在深山區鄉鎮建立“煤改電”運維鎮級服務站,同時在各村設立村級服務點,方便村民就近報修、快速解決問題。如今還建起區級“煤改電”服務監督調度中心,區、鎮、村三級售后維護網絡逐步完善,可提供故障預警、應急維修、聯合搶修等服務。
走進密云區“煤改電”服務監督調度中心,現代化、智能化的中控室映入眼簾。大屏幕上,全區所有用戶的位置和設備情況清晰可見。“目前全區共有設備約12.1萬臺,其中在保修期內的設備約8.6萬臺。在保修期內的設備目前都通過配套安裝的信息采集終端,與區級智能管理云平臺相聯。”調度中心負責人王文舉例說,“如果村民家的設備出現電壓、水壓方面的誤報警,或存在結霜情況沒有被排除,時間長了會導致停機,影響室溫。但村民有時沒注意到相關提示或在夜間已經休息,這時我們就能通過云平臺遠程進行故障復位、開啟除霜功能等操作。而當設備硬件出現故障,必須前往現場排除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平臺聯系村民上門檢修。”
山區道路錯綜復雜,有時連導航軟件都無法找到村民家的具體位置。記者注意到,在云平臺中,除了用戶的姓名、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連房屋詳細定位、大門口的外景照都有記錄,以方便維修人員在最短時間內上門維修。
翻看一頁頁的維修記錄記者注意到,無論距離遠近、白天黑夜,維修響應始終保持著高效狀態。3月4日23時7分,家住河南寨鎮團結村李先生家的機器停止運轉,他進行了報修。20分鐘后,維修人員便來到他家。直到排除故障恢復啟動,整個過程僅用時50余分鐘。
3月8日記者探訪當天,就遇到孟先生家的供暖設備顯示“故障代碼B1”。經工作人員核實,確定設備出現斷電情況。孟先生家所在的太師屯鎮車道峪村距離最近的維修點約有10公里。從11時38分接到故障信息,到13時47分對燒壞線路進行更換并重新接通,整個過程僅用了約兩小時的時間。
進入調度中心旁的設備倉庫,記者看到一條完整的檢測、維修流水線。據介紹,當設備出現較為嚴重的故障,現場無法排除時,就需要返廠檢修。而生產廠家大都位于江浙滬甚至廣東一帶,返廠檢修往往需要兩至三周時間,既影響村民冬季采暖,物流費用也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于是調度中心設立了該條檢修線。故障設備運送至此,可以通過信息采集終端與廠家遠程聯網。廠家的工程師遠程對設備運轉情況、故障代碼等信息進行分析,并指導身處密云的維修人員實施操作。
超出保修期后,設備的檢查、維修職能便轉到了鄉鎮一級的“煤改電”運維服務站。截至目前,密云區共設有11個鎮級服務站和81個村級服務點,配備專人24小時值守。隨著更多的“煤改電”設備超出保修期,密云區將進一步建設輻射全區的運維服務網絡體系,實現“鎮鎮有站、村村有點”,保障全區煤改清潔能源用戶安全溫暖過冬。
鄉村未來圖景
◆2024年本市民生實事計劃完成3000戶農村住戶清潔取暖改造。實施新一輪“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建設農村街坊路50萬平方米,改造提升農村戶廁500座,改造農村供水設施20處,完成50個村莊污水治理。
部分數據援引自《北京市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行動方案》
來源:北京日報,記者 陳圣禹 高源 文并攝 制圖/焦劍
原標題:解鎖北京鄉村的美麗“密碼”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