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京津冀三地的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均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三地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均好于規劃預期。這背后,是三地推進燃煤壓減,支撐空氣環境質量持續顯著改善。
北京開展農村地區“減煤換煤清潔空氣”專項行動,2022年平原地區已經基本實現“無煤化”,到2023年底,93%的村莊、96%的村莊住戶實現清潔取暖;天津中心城區燃煤鍋爐、濱海新區和環城四區35蒸噸及以下、其他地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清零”;河北化工、水泥、鋼鐵等高耗煤行業大范圍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清潔取暖率達到85%以上,平原地區散煤利用基本清零。
“三地‘追風逐日’,跑出綠色發展‘加速度’。”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十分形象的比喻。截至2022年底,三地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930萬千瓦,較2020年增長50%以上。
這份行動計劃提出,京津冀將打造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先行區、示范區,在全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發揮引領作用。
“京津冀三地推動氫能、新型儲能等綠色能源產業協同發展,是實現區域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區域未來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選擇。”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三地產業發展目標高度一致,產業基礎各具優勢,資源稟賦充分互補,已具備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基礎條件。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