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天氣轉冷,我國北方地區陸續進入采暖季,這一時期也是我國每年大氣污染防治的攻堅期。如何既讓千家萬戶“溫暖過冬”,又能讓“藍天常在”?各地在不斷探索清潔供暖的新方式。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消息,我國北方地區目前已有3700多萬戶居民實現了散煤替代,實行清潔供暖。
遼寧:秸稈再利用 生物質發電減少農林廢棄物
從11月1日開始,遼寧省已全部進入采暖季。為改善空氣質量,遼寧省對農村常見的秸稈進行再利用,作為冬季供暖的燃料,既解決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又能保證老百姓的清潔取暖。
在沈陽市渾南區祝家街道,最近幾天的室外溫度,最低已到了零下14℃,但記者在多個居民家里,發現室內溫度都已超過了18℃。記者了解到,這里現在全都是用秸稈鍋爐供熱。
祝家街道原本有60多個小型燃煤鍋爐,在經過整合后,由一個秸稈鍋爐集中供熱,目前負責10萬平方米近3000戶居民和一些政府單位的供熱。
與燃煤供暖相比,由于秸稈中含硫、磷等污染因子較少,再加上高效除塵技術的運用,秸稈鍋爐供暖顯然更清潔、更環保。
而且,除了將秸稈直接用以農村供熱,還可用來作為生物質發電,它所產生的電量和余熱,同樣也能用作清潔供暖。在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這家生物質熱電聯產電廠主要利用東北農村常見的稻殼、麥稈、玉米棒、廢棄木料等作為燃料。除了發電,電廠還承擔了鐵嶺縣大約75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每年可處理農林廢棄物約34萬噸。
長青鐵嶺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齊登禮: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可循環利用,農林廢棄物是年復一年,源源不斷,每年不會受到季節的影響。煤是從地下開采出來的,含硫量比較高,而生物質是從田地里面經過光合作用生長起來的,它的含硫量是很低的。
僅以這一家生物質熱電聯產電廠為例,每年它可以全部消耗80公里范圍內的所有秸稈,既為當地解決了農戶處理不當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又為農民的秸稈找到了出路,還能帶來額外的收入。
據了解,遼寧省目前已經建成167個秸稈集中供暖項目,實現供暖面積達到300萬平方米,僅此一項,可節約標準煤近30萬噸。
內蒙古:清潔取暖讓民心更暖天空更藍
內蒙古自治區擁有全國57%的風能資源和超過21%的太陽能資源,在國家鼓勵推進清潔供暖的大背景下,內蒙古自治區因地制宜,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供暖,就實現了既讓老百姓溫暖過冬,又讓空氣更清新的工作目標。
最近幾天,強冷空氣讓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的氣溫陡然下降了10℃以上,然而當走進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陶爾廟嘎查牧民敖特根巴雅爾家中時,卻感到暖意濃濃。
在敖特根巴雅爾家中,這個像冰箱一樣的小柜子,就是蓄熱式供暖設備。通過它加熱水箱,10分鐘內就能把室溫提升3℃到5℃。敖特根巴雅爾介紹說,以前他家里供暖都是燒煤,一個冬天,在這上面用的煤,足足就有5噸多。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陶爾廟嘎查牧民敖特根巴雅爾:過去燒煤,家里灰塵挺大的,有時候還有濃煙、焦炭味,出去外面感覺空中有一層灰霧,感覺很不舒服,現在好了。
針對牧區居住分散的情況,內蒙古自治區從2022年起,設立了清潔供暖專項資金,每年安排1.6億元,用來助力清潔供暖。在政府的支持下,烏審旗利用當地的太陽能資源,在陶爾廟嘎查建起了光伏發電站?,F在,隨著源源不斷的太陽能轉化成清潔電力,陶爾廟牧民再也不用為清潔供暖的問題發愁了。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陶爾 廟嘎查駐村工作隊員 蘇力德:我們嘎查共實施“煤改電”采暖是239戶,電采暖面積一共是31070平方米,可節約標準煤901噸,可減排2716噸,其中煙塵9.01噸,二氧化硫7.66噸,二氧化碳是2703噸。
不僅是在鄂爾多斯,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呼和浩特、巴彥淖爾、烏蘭察布等地現在全都入選了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供暖城市之列,四城市將在2024年年底前全部達到中心城區、縣城區清潔供暖。
山西太原:工業余熱變廢為寶 讓百姓溫暖過冬
山西省太原市是以能源、重化工為主的工業基地,也是大氣污染重點防控區域,寒冬里,如何既保證供暖,又不影響空氣質量?現在,通過一條供熱管道,太原市就很好解決了其中的部分難題。
這條供熱管線的全名叫太古供熱項目,是通過回收古交電廠生產后的余熱,將其輸送到太原城區居民家中的一條長距離運輸供熱工程,它供應著太原城區三分之一的供暖面積。
太原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調度室主任石光輝:沒有供熱之前,有大量的熱散發到空氣當中,這部分熱如果沒有用,就白白浪費掉了。咱們通過太古供熱工程,把這部分白白浪費的熱都撿回來。
可是,古交電廠離太原城區有40公里遠,這么長的運輸距離,如何能保證熱源在路程中不受損失呢?
太原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宏:我們把常規70毫米厚的保溫層加厚到100毫米厚,隧道沿線設有主次固定支架,也采取了絕熱措施。
據測算,經過層層保護的工業熱源,在到達太原城區后,所產生的熱量損失不到1℃。
原本白白浪費的工業余熱,就這樣變廢為寶,成了供應城市居民冬季供暖的清潔能源。它們在太原城區通過換熱器和循環泵隔壓換熱后,被輸送到803個熱力站,最后供應到100多萬戶居民家庭,總供暖面積達到7600萬平方米。
太原市熱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調度室主任石光輝:我們會更好地調度熱源,再和氣象局氣象聯動,突發寒潮時,我們提前三天會做出升溫計劃,這樣可以更好保證供熱區里面溫度恒定不變。
經過測算,太古供熱項目的建成使用,每年可節約標煤93.1萬噸,節電5700多萬度,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8萬噸,減少粉塵排放2.1萬噸。
(總臺記者 蔣曉平 韋昊巖 郎易塵 內蒙古臺 鄂爾多斯臺 烏審旗臺 河北臺 山西臺 太原臺)
原標題:“綠色”過冬 各地探索清潔供暖新方式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