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時節,“江淮糧倉”不誤農時不負秋,謀減損、忙增收。12臺烘干機24小時不間斷工作。“來來來,這邊過磅稱重,那邊測水分。”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國轉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胡國轉嗓音嘶啞,忙著招呼前來烘糧售糧的農戶。近段時間以來,江淮大地陸續進入豐收季,合作社也熱鬧起來,不到一周就已經烘糧約1000噸。
“以前農民攤地晾曬,糧食損耗太高。如今規?;N糧成為趨勢,稻子從田里收上來就拉來烘干。按照今年稻子平均25%左右的水分來看,兩天不烘就要霉變,沒辦法賣了。”胡國轉說,她2020年購置了4臺烘干機,去年利用所在村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又增購了8臺,如今批處理量達360噸,預計秋糧收購季可烘干糧食近3萬噸。
糧食烘干中心對糧食減損保存有重要意義。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孔少林介紹,近年來安徽省加大水稻育插秧中心、糧食烘干中心和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去年新增烘干中心158個,批處理總量達2萬噸,可輻射帶動小農戶8.6萬戶,今年計劃再建設180個糧食烘干中心。數據顯示,目前安徽谷物烘干機保有量1.74萬臺。
在六安市經開區的安徽辰宇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一臺“腳底帶輪”、可用拖拉機燃油發電的移動烘干機正在進行烘干作業,并發出隆隆轟鳴聲。“這臺機器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實現實時移動轉場。它可以裝糧10噸,以進倉糧水分28%計算,烘干至標準水分僅需10小時,烘干周期短。”辰宇公司董事長段賢伍說。
在現場的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鑒定業務處處長李英杰說,移動式谷物干燥機作為農業防災減災的儲備農機,能夠在“爛場雨”等不利氣象條件下發揮應急功能,目前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組織多家農機試驗鑒定機構專家,針對移動式烘干機開展技術研討。近日在六安市,農業機械化協會組織了全國14家農機鑒定機構開展實驗室間比對活動。李英杰介紹,這是對糧食烘干機的鑒定檢測技術開展的一次“大比武”,希望以此強化糧食烘干設備試驗鑒定的實操規范性,進一步提升鑒定能力和水平。
謀減損、助增收。第16屆ZG農村清潔取暖與生物質供熱產業博覽會將于2024年4月17-19日在河北廊坊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集中展覽展示生物質供熱產業鏈收儲運相關設備:打包(捆)機、粉碎機、撕碎機、烘干機、上料機等,促進農業農村生產生活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搶烘搶種忙增收——安徽“三秋”新事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