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甘肅某村近300戶居民安裝了電暖炕取暖。4年過去了,電暖炕的運行情況怎么樣,能否滿足當地農村居民的取暖?實地走訪后用戶的反饋是這樣的:
電暖炕只能解決炕上暖和:晚上睡覺暖和,但不能解決整個屋子的取暖。
電暖炕取暖舒適度差:產品用起來較方便,加熱迅速,但早上起來普遍存在口干舌燥情況,舒適度差一些。
電暖炕運行成本高:電暖炕平均一個小時耗1度電,一晚消耗電費20元左右,而單人電熱毯一晚12個小時才耗費1度電,費用不到1塊錢。
電暖炕干凈方便:未改造前當地居民冬季主要使用散煤和薪柴取暖,改造后大部分人燒煤和薪柴的量大大減少,對當地的環境保護起到了一定的實質性作用。
居民對補充取暖預期:
燒煤爐補充:當地居民取暖習慣于燒煤,而且煤爐可以同時解決炊事與取暖,實用性強。
燒薪柴補充:當地大部分村民種植果樹,產生的干樹枝等薪柴資源非常豐富,獲取便捷成本低,愿意使用薪柴燒炕、做飯、取暖。
居民對取暖產品的了解:
85%的居民沒有接觸過生物質成型燃料,15%的人是從電視或者親戚朋友處了解到生物質成型燃料等清潔燃料。
大多數居民對清潔能源類別了解不多,選擇對應的清潔取暖產品也有局限性。如電暖炕初期只有少部分居民申請安裝,經過一系列的宣傳才陸續安裝多起來。
居民對清潔取暖產品的愿望:
一是大部分居民喜歡用電,但因為電費過高,相比之下燒煤和薪柴的性價比更高。
二是喜歡能燒玉米芯與薪柴的清潔爐具,當地居民種植玉米與果樹的比較多,玉米芯與果樹干枝比較豐富,其零成本燃料優勢得到大部分居民的青睞。
結語
從農村的實際取暖情況來看,清潔取暖仍需堅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的原則,結合當地的資源條件,生物質取暖爐有很好的推廣市場。
試點示范項目的推廣,培育了市場用戶,生物質取暖爐具可在當地進行示范,讓居民親眼目睹使用高效智能生物質爐具不但干凈方便,而且省心省力,燃料可以實現零成本,期望企業能將更好的產品提供給用戶。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