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要堅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優化完善調控方式,加強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碳排放雙控各項配套制度,為建立和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積極創造條件。”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審議通過《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關于“能控”到“碳控”的話題再一次成為業內熱點:節能和提高能效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非化石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今天,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現實需要與必然趨勢,也是進一步推動能源轉型,實現清潔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
此次審議通過的《意見》對于能源行業意味著什么?會議提出的種種舉措將解決哪些問題?“能控”到“碳控”的轉變又將如何實現?
為何而轉:破解能耗控制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
能耗雙控是指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碳排放雙控控制的則是碳排放的總量和強度控制。
記者梳理發現,有關能耗控制的相關政策已橫跨4個“五年規劃”。四個時期對能耗的要求不盡相同,涉及的相關目標也是循序漸進。
“化石能源的使用和碳排放同根同源、息息相關,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控制能耗的總量和強度,實際上也就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過,彭應登也坦言,隨著我國非化石能源占比的逐步提高,特別是對于部分清潔能源占比較高的省份,再沿用此前能耗雙控的指標去考核和約束高載能產業與項目發展,難免會出現相對不公平與不合理的情況。
北京世創能源咨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博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過去十幾年,能耗雙控對于促進我國經濟低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新的外部環境下,能耗雙控也逐步顯示出其不適應性。”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林衛斌認為,能耗雙控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最終目的還是要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解決國內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在推進能耗雙控的進程中,我們取得成效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尤其是能耗控制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
“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本質上是要破解能耗控制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問題,也就是采用更加精準科學的調控手段,以適應如今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能源結構。”林衛斌說。
吹響正式轉變號角的,源于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明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步伐不斷加快,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進程持續提速,形勢和任務也在發生新的變化。”國網新疆經研院企業管理與戰略研究中心戰略環境分析專責陳露鋒表示。
“一是政策目標更加明確,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強化能耗和碳排放指標的監管和約束,體現出國家層面堅決糾正運動式‘減碳’,轉向科學考核評價和綜合治理。二是社會意識加速形成,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開始關注低碳環保問題,大眾對節能減排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顯著增加,亟須推動傳統高能耗、高排放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向轉變。”陳露鋒明確。
對此,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袁家海也表示,目前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已超煤電,發展替代勢頭強勁。國際上來看,去年俄烏沖突引發的全球能源市場劇烈動蕩,更凸顯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完善相關政策,及時推動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轉變。
路徑選擇:加快建立全面科學的碳排放核算體系
從“能控”到“碳控”,對于能源行業來說,無疑產生深遠影響。
“本次審議通過的《意見》,是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綠色發展方面的重要舉措,意味著能源行業需要適應新的政策環境,在能源安全穩定保供前提下逐步有序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增加清潔能源的應用,促進形成新的經濟與商業模式,讓綠色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底色。”陳露鋒表示。
在袁家??磥恚啾饶芎碾p控,碳排放雙控更加突出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政策導向,并將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
“一方面,不產生碳排放的新增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允許地方和企業更多使用非化石能源滿足新增用能需求,能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為經濟發展騰出更多用能空間;另一方面,更加鮮明地突出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政策導向,有利于鼓勵和推動可再生能源更進一步地加快發展,推動能源轉型,同時,也可促使各地政策向可再生能源項目傾斜。”袁家海表示。
不過,要實現這一轉變,仍任重道遠。
此次會議提出:“要堅持先立后破,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優化完善調控方式,加強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碳排放雙控各項配套制度,為建立和實施碳排放雙控制度積極創造條件。”“要把穩工作節奏,統籌好發展和減排關系,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科學調整優化政策舉措。”
“短期內還是要進行能耗雙控,當然是要優化能耗雙控制度,重點是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與此同時,要積極做好碳排放雙控的基礎工作,尤其是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林衛斌認為。
談及具體建議,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對于新的碳排放雙控來說,很多問題尚未明確,包括各地方的碳排放指標如何分配等,都需要進行重新規劃布局。
林伯強稱,應加快建立全面科學的碳排放核算體系。“及時、準確地監測與獲取碳排放信息,有助于業界及決策部門準確研判各地區、各行業和各部門的碳排放真實情況,從而制定積極有效的節能減排政策。”
陳露鋒則認為,當前我國能耗雙控要求與“雙碳”目標尚未完全銜接,碳排放核算、核查和統計等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仍顯薄弱。通過“優化完善調控方式,加強碳排放雙控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碳排放雙控各項配套制度”,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
聚焦節能:為當前最直接、最有效、最經濟的降碳手段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期間,恰逢我國第33個全國節能宣傳周,主題為“節能降碳,你我同行”。
此次會議部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轉變等相關工作時,明確提出,要一以貫之堅持節約優先方針,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地做好節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實現最大收益。
其實,完成低碳轉型從來都是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雙向奔赴,在聚焦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的同時,也應注意來自需求側的改變。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在《人民日報》刊發的署名文章中明確,節能和提高能效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然選擇。與其他措施相比,節能和提高能效是當前最直接、最有效、最經濟的降碳手段。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節能和提高能效,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近30億噸。國際能源署測算,要實現全球溫升控制目標,節能和提高能效的貢獻率高達37%。
林伯強表示,現階段碳減排無外乎兩方面舉措,一是改善能源結構,二是提高能源效率(包括需求側的節能)。
在陳露鋒看來,節能是減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雙碳”目標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從而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實現碳排放雙控目標。
“此外,節能有助于降低企業能源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更好實現碳排放控制和綠色低碳發展目標。”陳露鋒表示。
袁家海也明確,碳排放雙控要求能源行業堅定不移推進綠色低碳轉型,而能源低碳轉型有兩個重要方向:一方面是清潔低碳,即優化能源結構;另一方面是節能提效,即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撐更好的發展。
“在這兩個方向中,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是實現碳排放雙控目標的重要手段。此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有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5%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降低26.2%,有力緩解了能源供需矛盾,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袁家海表示。
原標題:“能控”到“碳控”再掀行業熱議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