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具網訊:“建議要聚焦農村清潔供暖需求,重點在“煤改氣”“煤改電”難以覆蓋的農村地區,因地制宜推廣低碳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具備集中供暖條件的村莊,推廣秸稈成型燃料、打捆直燃等集中供暖;在居住分散的村莊,推廣成型燃料戶用爐具分散炊事供暖。”3月8日晚,在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生物質能產業分會舉辦兩會代表建言生物質能產業發展在線研討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趙立欣分享了她本次上會帶來的《關于推進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建議》。
四方面推進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趙立欣代表表示,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加快農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生態低碳農業的重要途徑,是滿足農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據統計,隨著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能源消費總量從2014年的2.01億噸標煤增加至2020年的3.11億噸標煤,約占全國生活用能的48.3%。農村人均生活用能從325千克標煤增加至434千克標煤,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518千克標煤,農村生活能源消費量將持續增加。
“當前,農村生活用能主要包括煤炭、薪柴、電力等,其中煤炭占比達到37.2%,尤其是北方農村地區占比超過50%,存在污染嚴重、清潔能源占比不高等問題,因此,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推動農村用能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趙立欣表示。
她建議,一是要因地制宜高質量推廣低碳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我國農村地區秸稈、糞污等生物質資源豐富,扣除肥料、飼料等用途,約有6億噸可就近就地轉化為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能源,建議要聚焦農村清潔供暖需求,重點在“煤改氣”“煤改電”難以覆蓋的農村地區,因地制宜推廣低碳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具備集中供暖條件的村莊,推廣秸稈成型燃料、打捆直燃等集中供暖;在居住分散的村莊,推廣成型燃料戶用爐具分散炊事供暖;在城郊融合村鎮,推廣熱解炭氣聯產、規?;託夤こ痰裙?、供氣等,提升農村清潔用能比例,實現化石能源替代、減污降碳。
二是提升農村能源基礎設施水平。目前農村地區缺乏管網等基礎設施,且管網設施一次性投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推廣應用。要統籌考慮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能源發展需求和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建議參照電網和天然氣管網建設,將秸稈清潔供暖工程的供熱供氣管網、儲氣站等基礎設施納入鄉村建設行動重要內容,打通農戶供熱供氣的“最后一公里”,為農村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三是制定出臺農村清潔用能補貼政策。隨著我國 “電代煤”“氣代煤”的推進建設,有效提升了農村居民清潔用能水平,但用能成本高、補貼費用大,難以在農村地區大面積應用。建議借鑒目前 “煤改氣”“煤改電”的補貼政策,對農村地區使用成型燃料、沼氣等可再生能源產品給予補貼,建立能源、住建、農業農村等多部門聯動機制,開展農村地區可再生能源供暖終端補貼。
四是建立清潔能源低碳鄉村試點。因地制宜建設一批以綠色清潔可再生能源為基底的低碳鄉村試點,鼓勵以生物質能與光伏、太陽能熱水等“多能互補”形式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示范推廣應用當前成熟度高、可商業化、可持續的技術模式,發揮試點帶動作用,總結積累可推廣的成功經驗,培育農村能源綠色低碳現代化新模式。
我國農村地區生物質清潔供暖存在哪些問題?
目前,國家非常重視農村地區清潔供暖問題。2023年中央預算擬安排330億元,重點支持北方冬季清潔供暖。
“當前,農村地區供暖主要采用‘電代煤、氣代煤’等方式,生物質供暖既可以解決當地農業廢棄物處理問題,又可以就地就近提供清潔供暖。”不過,趙立欣也表示,我國農村地區生物質清潔供暖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比如生物質供熱方式多樣,到底采用哪種技術、哪種方式供暖?是集中式還是分散式?
對此,趙立欣建議,根據不同村莊類型、規模和地形地貌,應該采取不同的供暖模式。
經過他們的研究,分以下集中類型:一是居住集中、管網配套設施較好、人口規模≥400 戶的城郊融合村,建議集中供氣分戶供暖模式;二是居住相對集中、有條件配套管網設施、人口規模≥200 戶的集聚提升村,建議采用聯戶集中供暖模式。
”集中的供熱形式非常清潔,但也存在幾個問題,如產業鏈長,需要足夠的秸稈、糞污、廚余垃圾等廢棄物,涉及收儲運、轉化、設備運行等多個環節;再如利益相關方的利益分配與平衡問題,包括采暖用戶、生物質原料產生者、收集者、生物燃料加工者、供熱設備生產商、地方政府等,由于沒有國家補貼,且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很難實現共贏。此外,很多這種類型村莊基礎設施還不完善,仍沒有供氣供管道等。”她指出。
針對居住分散、管網設施不配套的村莊,趙立欣建議采用單戶供暖模式。
這種供熱形式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農村消費群體經濟承受能力較弱。如生物質成型燃料等適用于分散使用的散煤替代技術,由于沒有補貼、成本高、熱值相對較低等因素,推廣受到一定影響。二是受煤炭市場波動影響大。散戶取暖補貼政策難以實施,煤炭價格漲跌直接影響生物質能清潔取暖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在散煤價格低時,依舊存在私下交易的情況。
農村地區生物質清潔供暖的出路在哪?
那么,農村地區生物質清潔供暖的出路究竟在哪?
趙立欣認為,首先需加強農村地區清潔取暖頂層設計,充分體現生物質能生態環境價值。農村清潔取暖不能照搬城市模式,應充分結合農村資源稟賦、經濟承受力、居民習慣等實際情況,科學確定農村清潔取暖技術路線,明確各種技術路徑的應用前提、適用區域、經濟成本、取暖效果與節能減排效益。
其次,將“煤改電”“煤改氣”優惠政策措施延伸到“煤改生物質”,在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資金安排中給予重點支持,讓生物質能清潔取暖享受和改電、改氣一樣的補貼。
三是建立完善專業化生物質原料收儲運體系。以農作物秸稈、糞污等為重點,加快建設企業主導、政府推動、農戶參與的生物質原料收儲運體系。積極扶持有條件的企業和社會組織組建專業化原料收儲運機構,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建立規范的交易平臺和服務體系,提高收集裝備的配備和儲存場所設施建設,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稈收儲和供應能力,實現秸稈收儲運系統的專業化和市場化。
原標題:兩會話產經 | 對話趙立欣代表:農村地區生物質清潔供暖的出路在哪?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