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委會秘書處

兩會提案 | 姜希猛:清潔供暖大力推進“煤改生”

中國爐具網    作者:姜希猛    來源:爐具網    日期:2020-11-19 09:19:18    瀏覽:716
100

        2020全國兩會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姜希猛提案建議:參考德國等歐洲國家近年更換生物質爐具的經驗,推廣節能安全爐具。提倡爐具的供暖功能與炊事功能分開。爐具本身要擴大爐膛,同時盡量避免正壓排風或提高正壓排風口的封閉性,最大限度減少一氧化碳泄露可能性。相關部門要出臺技術標準,加強質量監管。推廣生物質鍋爐。制定城區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排放標準,設立重點示范區,限期改造中小燃煤、燃油、燃氣鍋爐為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新建中小鍋爐推廣采用生物質供熱。

        一、煤改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煤改電、改氣”面臨發展困境

        煤炭目前是中國北方地區供暖的主力能源,在霧霾治理的背景下,“煤改電”“煤改氣”作為清潔供暖的核心舉措得到大力推動,但兩三年后,部分地區面臨“改不起、用不起、補不起”的困境。天然氣資源主要靠進口,煤改氣對國家能源安全造成巨大壓力。去年以來, “禁煤區” 出現了重新燃煤的情況,引發了一些社會矛盾,以及一氧化碳中毒死傷事件,造成不良影響。在農村地區,就地取材的生物質供熱應該得到最優先的發展,用于替代農村部分散燒煤。

        2、北歐國家生物質供熱實現快速發展

        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爆發,歐盟各國相繼開始尋找替代石油方案,生物質能源產業得以迅速發展。2017年歐盟國家生物質供熱占最終能源消費量比重大于10%的國家已經有14個,拉托維亞占比最高,為33.21%。芬蘭、瑞典、愛沙尼亞、丹麥和立陶宛,占比超過20%??肆_地亞、奧地利、羅馬尼亞等國達到15%左右。而在中國,這個比例還不到1%。

        北歐的挪威、芬蘭、丹麥等國相繼實現了在供熱領域以生物質為主的能源結構。瑞典在2016年,生物質和廢燃料約占區域供熱的三分之二。在以風能開發聞名世界的丹麥,其可再生能源結構中生物質能是風能的三倍,在供熱領域生物質能排在第一占比35.5%,天然氣占比18.4%;芬蘭供熱能耗中,生物質占比38.3%。在德國,2017年可再生能源供熱總量為1620億千瓦時,其中86.7%即1410億千瓦時來自于生物質。而且,德國的生物質大部分用于供熱,發電所用生物質占比不到供熱所用生物質的32%。

        北歐的生物質供熱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西歐、南歐、東歐地區的生物質供熱發展,意大利、法國等相繼成為生物質供熱產業快速發展的國家。

        我國在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的世界大趨勢中,在生物質能源起跑線上已經落后,綜合全球生物質發展及國內能源需求的增長、消費結構、對外依存度、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農村經濟發展等因素,中國都應該比任何國家更加重視發展生物質能源。

        3、生物質能源發展的可行性

        我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理論生物質能資源在50億噸左右。據中國工程院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咨詢報告資料顯示,我國生物質能源的資源量是水能的2倍和風能的3.5倍,且分布靠近東部沿海高能耗地區。每年可開發的生物質能源約合12億噸標準煤,約占全國每年能源總耗量的1/4。然而目前生物質能規模相對較小,還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在具有資源優勢的縣、鄉鎮、村,生物質是一種適合在我國廣大農村擔當重任的供熱能源。從經濟性角度來看,生物質供熱靈活性最好,穩定性和可控性優于燃煤和天然氣,其供熱成本雖然比燃煤供熱稍高,但是遠低于天然氣。目前生物質原料的收集、儲存、烘干技術以及清潔供暖的工藝技術、設備、環保等已都比較成熟,但是優秀產品和技術的普及率還不夠高。在部分市縣,生物質供暖已成供暖主體形式,形成以生物質熱電廠為中心的集中供熱,以生物質鍋爐為中心的分布式區域供熱,以家用生物質爐具為中心的家庭分散式供熱格局。

        生物質成形燃料的環保性得到確認。生物質成型燃料屬于清潔、綠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其在專用鍋爐中燃燒,僅需要適當除塵,就可達到與天然氣相同的煙塵、氮氧化物排放水平,二氧化硫排放遠低于天然氣。2017年3月27日,環境保護部印發的關于發布《高污染燃料目錄》的通知中指出,規范燃用的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不再納入高污染范疇。

        4、煤改生的迫切性

        農林廢棄物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將造成重大環境危害。預計到2020年我國農業廢棄物產生量將超過50億噸,其中秸稈將達到9.5億噸~11億噸,畜禽糞便將達到41億噸。如果把這些農業廢棄物隨意丟棄或者排放到環境中,將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農民焚燒秸稈已經成為造成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對農業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煤改生”技術路線

        1、鼓勵農林廢棄物富余地區建設生物質成形燃料工廠

        秸稈等農林廢棄物既是原料也是燃料,通過建設生物質成形燃料工廠,將大量農林剩余物集中收集,制成燃料進行生產利用,即解決了農林廢棄物焚燒污染環境的問題,又培育了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成型燃料有比重大、品質好、經濟運輸半徑大的優勢,有必要加快成型燃料產業發展,培育跨縣市、跨地區燃料物流體系。

        2、木質垃圾應鼓勵回流農村,用于供暖

        木質垃圾處理是我國現代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尤其是城市中大量的木制廢舊家具和大型木制包裝材料等。需要積極引導城鎮廢舊家俱和大型木制物件的流向,可以將木質垃圾應鼓勵回流農村,用于供暖。

        3、生物質鍋爐用于獨立住宅供暖,重在爐具改造和建筑保溫處理

        我國農村多為獨立住宅,基于農村當前經濟能力、房屋結構、技術可行性、取暖效果等,“燃料適配爐具”是實現農村清潔取暖最經濟、有效的措施。實施生物質燃料爐具供熱改造,需要配合采取保溫隔熱措施實施建筑外墻保溫處理。

        4、生物質鍋爐用于區域供暖,重在完善生物質收儲機制和市場化體系

        生物質鍋爐用于區域供暖需要生物質較大量的穩定供應能力,因此需要完整的專業化原料收集、運輸、儲存及供應體系,形成成熟的市場化收儲模式,提高收儲運效率。生物質鍋爐用于工業蒸汽生產也有很大的市場需求,也較需要很強的原材料保障體系。

        5、生物質能源用于熱電聯產,重在優先供熱,提高熱電比

        生物質熱電聯產對燃料的要求較低,燃料的來源豐富、渠道多樣,具備燃料成本較低的優勢。在熱電聯產方案選擇上,可以優先供熱,提高熱電比。

        三、政策建議

        1、明確生物質供熱的優先地位

        保證生物質熱電和純生物質供熱列入國家和地方清潔供熱規劃,至少應該享受不低于“煤改氣改電”的國家支持政策。“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宜氣則氣、宜油則油”的同時應當明確“宜生則生”。在農業農村結合區域的縣域地區,生物質能應該放在首位,優先支持發展。

        2、加大農村生物爐具升級改造

        推廣節能安全爐具。參考德國等歐洲國家近年更換生物質爐具的經驗,推廣節能安全爐具。提倡爐具的供暖功能與炊事功能分開。爐具本身要擴大爐膛,同時盡量避免正壓排風或提高正壓排風口的封閉性,最大限度減少一氧化碳泄露可能性。相關部門要出臺技術標準,加強質量監管。推廣生物質鍋爐。制定城區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排放標準,設立重點示范區,限期改造中小燃煤、燃油、燃氣鍋爐為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新建中小鍋爐推廣采用生物質供熱。

        3、完善生物質資料保障體系

        鼓勵建立秸稈等農林剩余物收儲體系:采取農村合作社供給的形式,由企業和農戶合作組織直接簽訂長期的收購協議。出臺政策鼓勵土地向種田大戶流轉,促進種田大戶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有利于規?;占斩?。

        鼓勵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發展:勵對農村生物質成型燃料企業及相關產業鏈企業進行減免稅收。加強金融支持、創新供熱補貼機制。對成型燃料或顆粒加工企業,各級政府部門要根據財經余力,加大補貼力度。由于成型燃料生產企業常年生產與季節性采暖需求的矛盾,造成企業倉儲費用高,建設生物質成型燃料產品和原料運輸中應享受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建議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企業可享受農電價格,并免收新建輸電線路增容費等相關費用。

        垃圾分類及木質垃圾回流農村:建立城鎮轄區木質垃圾收運系統,采取市政清掃或清運服務企業收運、委托廢舊家具處理企業預約上門回收等方式,形成木質垃圾回流運行機制,讓沒有重復使用價值的家具流向農村以用于供暖。

        4、對生物質供暖設計補貼政策

        生物質取暖應該享受和改電、改氣一樣的補貼政策,甚至補貼力度應高于電和氣。補貼方式可以采用對農戶補貼,對農機和對秸稈成型燃料鍋爐補貼、對熱價補貼等形式。

        5、加大金融和資本支持

        積極貫徹中央關于涉農及中小型企業發展的鼓勵政策,將農村建筑保暖改造和生物質供熱改造列入與房貸同等優惠條件的金融服務項目中。

提案人:
姜希猛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樂山太陽能研究院院長。
研究支撐團隊:
清華大學能源轉型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何繼江、宋晨晨等人。

100
版權保護聲明:爐具網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所選內容未能聯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chinaluju@126.com聯系。

最新資訊

一级毛片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