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共完成電能替代化石能源取暖1.1億千瓦時,完成碳減排9.9萬噸。在銀裝素裹的興安大地上,“電采暖”讓百姓更暖,天空更藍。
27所學校告別燃煤鍋爐
2020年4月,科右前旗科爾沁鎮大壩溝小學教學樓實施“電采暖”工程,該校600名師生享受著清潔能源帶來的潔凈“暖冬”。
“過去燒煤取暖溫度不穩定,自從使用電采暖智能控制系統后,實現智能恒溫控制和無人區域的節能控制,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屋里都很暖和,師生們可舒心了……”大壩溝小學總務主任李慶全說。
“現在教室里非常暖和,再不用穿厚衣服上課了。”該校五年級(1)班的郭瑞同學開心地說。
近年來,該旗共有27所鄉村學校陸續將冬季燃煤取暖改造為節能減排的風電供暖、空氣能供暖,徹底告別“煙熏火燎”,迎來清潔取暖,累計惠及師生1.26萬人。
科右前旗教育局副局長朱勇介紹說:“‘煤改電’后,環境污染減少,教室更暖和,還節省了開支。按今年市場煤價來算,27所鄉村學校節約了570萬元左右的燃煤資金。”他表示,“煤改電”解決了很多集中供熱管網無法到達的偏遠地區學校冬季取暖問題。接下來還將繼續推進更多學校“煤改電”,有效降低碳排放,讓更多孩子可以在清潔、溫暖的環境中學習、健康成長。
克服困難保障取暖
今年以來,科右前旗北部的烏蘭毛都蘇木新建10處電采暖集中供熱站,國網科右前旗供電公司積極對電網升級改造,以保障冬季取暖。
“鄉政府和供電公司都積極落實保暖保供主體責任,提高協作效率,在供電公司支持下,確保百姓安全溫暖過冬。”烏蘭毛都蘇木蘇木達(鄉長)白·烏力吉德力格爾說。
“每家溫度都不錯,再不用擔心受凍了。”烏蘭毛都蘇木白音小區滿都拉喜說,白音小區有110多戶居民。最近幾年,該小區供暖情況不太好,在政府和供電公司的共同推動下,今年小區改造為電鍋爐供暖。
在張雷雷的小店里,熱氣撲面而來。“我們這兒冬季長,原來一個取暖季光燒煤就要6000多元。改為用電取暖后只需2000多元,溫度可控,既干凈又環保。”張雷雷說。
雪原深處增容忙
為保障取暖期安全可靠用電,近日,國網蒙東供電服務監管中心加班加點校驗500塊“電采暖”專用電能表,行程370公里送到國網科右前旗供電公司計量中心。
今年以來,隨著電鍋爐、空氣能和石墨烯電阻片等電采暖設備的普及,興安盟各地電采暖報裝用戶激增。電采暖所需電能表、互感器、計量箱等計量設備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國網蒙東供電服務監管中心積極與需求單位溝通協調,精準掌握表計供應及庫存狀態,將電采暖報裝需求放到優先位置,制定詳盡檢定計劃,實施7×24小時不間斷電采暖表計檢定。
由于電采暖報裝用戶過多,國網興安供電公司220千伏變電站已經有4座不滿足“單臺主變壓器停運后負荷轉帶要求”,66千伏變電站有10座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過載風險,此外,尚有10千伏重載線路4條,重、過載臺區608個。在接到變電站主變調換工作要求后,國網興安供電公司變電工區、各旗縣公司、中心所及電工站全員出動,從設備特巡特護到變壓器增容調換、從重點臺區治理到上門解決居民用電隱患,作業人員輪番上陣,雙休日也堅守工作現場,全力保障群眾度過一個溫暖、祥和的冬天。
煤改電是一項暖心工程、民生工程,國網興安供電公司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部門,用新能源發電為主的電能,代替化石能源供暖,保障學校師生、社區居民溫暖過冬的同時,降低煙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
發掘精品,樹立標桿。走“精品化”展覽路線,深入市場發掘精品,樹立行業標桿,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彰顯企業市場影響力和行業地位。第16屆暖博會將于2024年4月17-19日在河北廊坊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集中展覽展示農村清潔取暖多能互補、生物質供熱產業鏈、鍋爐與蒸汽發生器三大領域的技術產品、應用案例、解決方案及熱泵,供熱,暖通,供暖等,展會聯系:賈星18600445012,張敬18514402305。
原標題:興安盟:“電采暖”讓百姓更暖天空更藍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