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先鋒 | 爐火純“清”】提起燒鍋爐,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大鐵罐子?高污染?高耗能?易爆炸……在大家的印象中,鍋爐的形象往往是比較粗獷的,但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低碳技術的發展,如今的鍋爐搖身一變,都要認不出來了!本期《碳路先鋒》,來到濮陽中稹綠探(河南)能源集團,來看如何實現爐火純“清”。
鍋爐,一個帶著時代烙印的設備,如今它仍在供暖、發電、工業生產、熱水供應、工業蒸汽等領域被廣泛應用。在中稹綠探(河南)能源集團,看到一排排酷似動車組的設備整裝待發,長約8米、高約5米、鈑金材質、綠色機身,科技感滿滿,甚至還有點像科幻片中的宇宙飛船。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他們制造的生物質鍋爐,以農林廢棄物等生物質為燃料。“別小看這個鍋爐,上面的專利就有一百多項。”中稹綠探(河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海華驕傲地說。
打破傳統種鍋爐笨重的樣式,酷炫的外觀的確為生物質鍋爐增色不少。但在當下“雙碳”目標的大勢下,擁有高顏值還不夠,還需一改傳統鍋爐高污染、高耗能的環保問題。高海華介紹:“我們使用的是生物質燃料,再加上我們的低碳燃燒等相關技術設備,目前已經達到甚至優于天然氣的排放標準,也就是超低碳排放。并且在運行成本上,相比于天然氣要節省30%—40%的費用。”
為了實現爐火純“清”,盡可能的讓鍋爐燃燒清潔環保,中稹綠探(河南)能源集團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通過多年的積累,中稹綠探在生物質研發生產方面已經擁有兩百多項專利。
“目前我們正在研發的加氫催化技術。一方面氫氣本身就是清潔燃料,就可以減少生物質燃料的使用,進而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另一方面氫氣可以催化燃燒,大大提高生物質燃料的燃盡率。此外我們的煙氣外循環技術,把尾部的煙氣通過管道重新回收利用,應用到前端催化助燃,提高鍋爐熱效率。”中稹綠探總工程師陳道新介紹。
生物質鍋爐的推廣使用,需要大量的生物質燃料持續供應,這為農村秸稈能源化利用,找到了解決方案。曾經,小麥玉米秸稈既不能燒,又不能亂堆,讓人頭疼。如今,生物質鍋爐低碳技術的應用讓它們變成了群眾增收的“綠色煤礦”。在濮陽縣魯河鎮的生物質燃料加工站,看到粉碎后的農作物秸稈通過管道進入生物質成型設備,經過高溫擠壓,生成塊棒狀的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打包裝箱發往全國各地,應用于供熱、發電、蒸汽等領域。
“目前我們在濮陽縣魯河鎮推行了一種農林剩余物綜合利用體系模式。我們跟魯河鎮政府合作,在當地建立生物質顆粒加工站,我們占股70%,村集體合作社占股30%。這樣不但提高了村集體回收利用農作物秸稈的積極性,同時也解決的秸稈焚燒的大難題。銷售生物質燃料產生的收益,村集體可以返回給老百姓,也可以為村子做一些民生工程。”高海華說。
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讓農民手里曾經只能作為廢棄物的農作物秸稈,變成了一種產品,增加了他們的收入。“碳”路先鋒們在綠色技術上的創新,低碳項目中的摸索,生動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高海華介紹:“目前我們在全國建立了將近20個生物質顆粒加工站,每年收購農作物秸稈大約在50萬噸,這些秸稈加工成生物質顆粒燃料來替代燃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5萬噸,同時為農民增收近1000萬元。”
原標題:碳路先鋒? | 爐火純“清”
掃碼申請加入
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