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具網訊:12月27日,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山西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實施方案》指出,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因地制宜選擇清潔取暖技術路徑,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設計”的理念,繼續擴大鄉村清潔取暖覆蓋面。鼓勵農村地區發展綠色建筑,推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推進燃氣下鄉,推動城鎮天然氣管道向周邊農村延伸覆蓋,支持建設安全可靠的鄉村儲氣罐站和微管網供氣系統。《方案》還提出四大類、18項工作任務,具體內容如下:
關于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 現代化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晉建村字[2021]161號
各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
現將《關于加快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
山西省鄉村振興局
2021年9月6日
(主動公開)
關于加快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十四五”規劃綱要中關于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工作部署,認真落實住建部等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實施意見》(建村﹝2021﹞47號),進一步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部署,聚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補齊鄉村建設短板弱項,突出鄉村特色風貌,提升農民住房品質,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2021年-2022年,有序推進農房和村莊現代化建設工作,重點抓好一批典型試點,創新工作機制,實施一批示范農房建設、村容村貌提升整治、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傳統村落保護等項目,探索有效推進工作的方法和路徑。2023-2024年,全面推廣試點工作經驗,推動全省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到2025年,全省農村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農房建設品質明顯提升,村莊生活垃圾治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基本滿足需求,鄉村特色風貌進一步顯現,村莊建設管理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建成一批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連片示范區。
二、工作任務
(一)提升村莊建設水平
1.嚴格規范農村建房選址。農房建設選址應嚴格執行《山西省農村自建房規劃管理辦法(試行)》,符合村莊規劃(未編制村莊規劃的應符合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要求。房屋選址應合理避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危險區以及洪澇災害頻發區、地下采空區和地震斷裂帶等危險區域。嚴格管控“切坡建房”,確因用地困難需要切坡的,要在鄉(鎮)人民政府指導下,按照有關技術規范做好坡體防護,確保建房安全。因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重大項目建設以及人口流失特別嚴重,擬實施搬遷撤并的村莊,應當嚴格限制建房活動。
2.注重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堅持“生態友好、環境友好與鄰里友好”的原則,在村莊建設中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尊重自然生態和村莊肌理,堅持不挖山、不填湖、不毀林,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注重提升農房服務配套和村莊環境,鼓勵新建農房向基礎設施完善、自然條件優越、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景觀環境優美的村莊聚集。農房布局要與周邊農業景觀、自然地形地貌充分融合,延續傳統街巷肌理和建筑布局,不盲目拉直道路和追求大廣場、大牌坊,形成自然、緊湊、有序的農房群落。
3.提升農房設計和建造水平。尊重農村生產生活演變規律,及時編制并大力推廣符合農村實際的設計通用圖集,合理布局農房居住空間、儲物空間和生產空間等建筑功能空間,統籌考慮保溫采暖、通風采光、衛生廁所、無障礙設施、抗震安全等要求,免費供建房群眾選用。突出鄉土風貌和地域特色,加強對傳統建造方式的傳承和創新,鼓勵使用鄉土材料和綠色材料,推廣裝配式鋼結構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建設具有晉風晉韻和現代氣息的山西民居。
(二)突出鄉村特色風貌
4.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深化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六亂”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持續做好村莊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整治,消除亂搭亂建、亂圈亂占、亂貼亂畫、亂擺亂掛,清理殘垣斷壁和農村“四堆”,避免在墻體上過度低品質涂畫,實現街巷干凈整潔、農房立面整齊、環境和諧優美。對村莊出入口、公共空間節點和街道沿線風貌進行重點整治,打造環村風貌景觀帶,充分體現地域特點和時代特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利用空心院和閑置宅基地,改建成文化廣場、農村幸福院、小游園,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
5.塑造鄉村特色風貌。研究提煉我省不同區域農村民居建筑的色彩和代表元素,出臺農村民居優秀案例圖集,突出晉風晉韻和鄉土特色。充分利用村莊現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資源,引導農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閑地栽種花草樹木,通過對院墻、籬笆和小菜園等微觀景觀的改造,保護村莊固有的鄉土氣息,塑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到2025年,全省完成1000個村莊建筑特色風貌整治。
6.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實施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五年行動,在歷史文化相對完整、區域特色鮮明、保護價值高、活化利用條件好的片區先行先試,支持開展傳統風貌傳統建筑保護修復、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人居環境改善、數字化保護、特色產業培育等項目,到2025年,550個中國傳統村落實現數字博物館建設全覆蓋,建成一批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完好、人居環境優美、康養休閑等特色產業發展成熟、保護管理機制基本完善的典型示范傳統村落,打造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的“山西模式”。
7.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在具備條件的村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品,打造富有山西地方特色的鄉村民宿,形成山西鄉村民宿特色品牌。到2025年,全省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5個、“山西美麗休閑鄉村”300個,推出100條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三)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服務
8.加強農村供水保障。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農村供水工程規模化建設,對農村飲水工程的水源、水泵、蓄水池、輸配水管道、村級供水管道等進行維修養護,保障工程正常運行。2021年維修改造農村供水工程3132處,鞏固提升農村群眾飲水安全條件。
9.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對于城鎮周邊的村莊,推動就近納入城鎮污水管網集中處理;對于人口集聚度高、無法納入城鎮管網的村莊,推動建設集中處理設施;對于居住分散、污水產生量較少的村莊,推動采取單戶或聯戶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無害化處理后資源化利用。2021年全省新開工600個村莊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10.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方式,突出以城帶鄉,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城鎮垃圾處理體系,推動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2021年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的行政村比例達到99%以上。重點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和農村生活垃圾中轉站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地區垃圾焚燒處理的比例。持續推廣農村生活垃圾“四分法”,到“十四五”末,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村莊數量達到5000個以上。
11.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因地制宜選擇清潔取暖技術路徑,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設計”的理念,繼續擴大鄉村清潔取暖覆蓋面。鼓勵農村地區發展綠色建筑,推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推進燃氣下鄉,推動城鎮天然氣管道向周邊農村延伸覆蓋,支持建設安全可靠的鄉村儲氣罐站和微管網供氣系統。
12.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推動農村公路路網進村入戶、向自然村延伸。結合縣域鎮村體系規劃和村民出行需求,按照“以通為主、結構多樣、標準適宜”的原則,2021年推動新改建撤并保留較大人口規模(30戶及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600公里,加快農村旅游公路建設。
13.提升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加強極端天氣預警,健全電網事件處置預案,提升農村供電保障能力。發展鄉村分布式新能源,建設鄉村全電景區。開展跨林線路隱患清理,消除電力山火隱患。做好農村電網滾動規劃,結合偏遠地區重點項目落地、新興產業發展等社會用電需求,做好電力供應保障。
14.加強數字鄉村建設。積極推動使用需求大、人口密度高、基礎條件好的行政村和農業生產作業區、旅游景區、扶貧產業項目區等有條件地區實現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轉型升級。2021年實施第六批電信普遍服務建設項目,在9個市655個行政村,每村建設1個4G基站,實現全省行政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普遍覆蓋。
15.完善農村商貿物流體系。加快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2021年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健全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農村物流配送網絡,支持供銷、郵政系統倉儲物流進農村,開展農村電商培訓,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四)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16.嚴格落實“四辦法”。在農房建設活動中嚴格執行《山西省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辦法(試行)》《山西省農村自建房規劃管理辦法(試行)》《山西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房屋建筑設計施工監理管理服務辦法(試行)》《山西省農村自建房用作經營場所管理辦法(試行)》,切實履行好相關建房手續。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購買農房建設管理和技術服務,對農房建設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和日常巡查,為建房群眾提供服務和指導。要盡快健全縣級農房建設監理管理服務機構和鄉鎮規劃建設辦公室,配齊專職人員,加強農村房屋建設管理。
17.健全農村建筑工匠管理體系。深入落實《農村建筑工匠管理辦法(試行)》,由縣級住建部門建立農村建筑工匠名錄,定期組織培訓,發放培訓合格證書,將工匠信息錄入山西省智慧建筑管理服務信息平臺,統一實施信用管理,提高農房建設隊伍的技術水平和從業素質。要鼓勵培訓合格的農村建筑工匠成立農房建設專業合作社、建設公司、監理公司等,承攬農房施工項目,從源頭解決散兵游勇建房、質量無法保證的問題。
18.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體系為路徑,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充分尊重和保障農民群眾在村莊建設中的各項權益,站在村民的角度選擇最佳的建設和改造方案,增加村民參與感。建立村莊建設農民滿意度調查評價制度,引導村民將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有關要求寫入村規民約等村民自治章程,構建村莊治理機制新格局。
三、試點推進
(一)積極開展試點。在全面推進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工作的同時,省級確定3個試點縣,每個市確定1-2個市級試點縣,重點抓好整縣鄉村風貌提升整治、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等工作。每個縣(市、區)都要選擇代表性強、工作積極性高的五個村或集中連片村莊作為試點,結合自身自然條件、資源稟賦、歷史文化等條件,打造一批示范樣板。
(二)及時報送信息。各市住建部門將市級示范縣和各縣(市、區)試點村名單匯總后,于9月30日前報省住建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備案。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各市住建部門每月25日前,向省住建廳報送試點工作推進情況。
(三)認真總結經驗。各市、縣(市、區)要及時總結試點工作推進中的好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及時在本地區推廣。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各市、縣(市、區)要將試點經驗報省住建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級主管部門統籌抓好工作協調、組織推動、政策保障和督導考核。市級主管部門做好域內協調、督促檢查等工作。縣級主管部門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分管負責同志具體抓,建立定期研究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工作的長效機制,成立工作機構,明確重點任務分工、重大項目實施、重要資源配置等要求,加大資金投入,統籌各類資源,做好組織實施。市、縣兩級主管部門要認真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于9月30日前報省住建廳備案。
(二)強化督促指導。建立健全督導服務機制,省級主管部門聯合開展督促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問題,通報各地工作推進情況,并以適當形式向社會公布。各市、縣(市、區)要對照本級實施方案要求,定期開展實地督導,扎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三)營造良好氛圍。各市、縣(市、區)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廣泛宣傳推廣試點工作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引導農民群眾積極投身家園建設,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房和村莊現代化建設工作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