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具網訊:5月11日,由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主辦、一城一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啟迪同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1中國農村清潔取暖高峰論壇暨縣域清潔取暖發展峰會”在河北廊坊召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環境能源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選作了“清潔取暖實施路徑與項目評估”主題報告,爐具網現將發言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環境能源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王選作報告
今天以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為主線,跟大家分享一下清潔取暖實施路徑與項目評估。第一部分是實施歷程,第二部分是實施路徑,第三部分是項目評估。
清潔取暖實施歷程
2021年是清潔取暖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一方面是重點區域清潔取暖工作面臨驗收,另一方面是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的申報工作重新啟動,并且首次次擴大到了非重點區域。從清潔取暖實施歷程來看,是試點先行,推向全國,4類城市,分批推進。今年是第4批,又批了20個,重點省批了12個城市,非重點省批了8個城市,據說還會延續往下去做。
2017年~2020年,中央及地方財政資金三年總計投入達到千億級,其中中央財政累計投入493億元,地方資金投入大于800億。截止到2020年4月,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合計完成清潔取暖改造面積29.77億平方米、改造戶數2677萬戶。其中,城區完成清潔取暖改造7.75億平方米、706萬戶,城鄉結合部、所轄縣及農村地區完成清潔取暖改造22.01億平方米、1971萬戶。清潔取暖取得的成效非常顯著,以第一批試點城市為例,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從2016年的10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69.7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36.35%。雖然不一定全部是清潔取暖的作用,但是清潔取暖一定貢獻了很大的作用。
清潔取暖是一個跨領域、跨行業的事,通過這些年試點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變化,對整個供熱行業有一個非常深遠的影響。政府監管方面,從集中供暖擴大到分散供暖+集中供暖;取暖期的保障重點方面,由儲煤量、安全運行轉變為氣源保障、電網改造、能源成本、溫暖過冬;責任主體由住建部門、供熱辦、供熱公司轉變為中央、生態環境、能源、住建、省市政府、供熱辦及供暖、燃氣和電力公司的多方參與和關注。對供熱行業的影響有幾個方面:一是行業融合勢不可擋;二是供暖市場規模不斷放大;三是經營模式轉為多樣;四是行業規則重新制定;五是關注重點也明顯不同。
清潔取暖實施路徑
清潔取暖技術有三個方面,一是用戶側降低需求:首先進行建筑能效提升,即圍護結構節能改造,降低農宅供暖需求;二是熱源側提高效率: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電、氣等不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三是智慧運維:清潔取暖監管平臺。
在2016年清潔取暖開展之初,大家首先關注的是把熱源替換放在第一位,因為熱源替換能夠立竿見影地改善大氣污染情況。但是經過3~4年的試點實施,以及在政府高壓之下的推廣,我們發現了用戶側的重要性,因此今年的試點城市申報中明確增加了長效機制,用戶側的建筑能效提升是影響農村清潔取暖長效運行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用戶側的建筑能效提升相對熱源改造來說比較復雜,包括從改造前的節能診斷、方案的設計、節能量的預測評、確定改造模式(是采用市場投資還政府投資還是老百姓投資)、項目投融資模式,然后改造環節的產品供應、改造施工、調試施,改造后的驗收、節能檢測、終測評、能耗監測平臺建設,全流程有10多個環節。
以山東省某城市農房改造為例,前期調研發現該市的農村農戶數量非常多,改造任務很重,為了防止出現大量的返煤,我們對當地農戶的農房情況、戶型、能耗進行了深入摸底,總體來說農宅圍護結構保溫性能較差,冬季能耗水平較高,如果不進行用戶側的圍護結構提升,“雙替代”后老百姓會出現用不起的情況。所以我們結合著技術路線、當地實際經濟水平,設計了10個套餐。這10個套餐有簡單的,也有復雜的。比如說最簡單的套餐一是更換外門窗,套餐二是外門窗+屋頂,一直到最復雜的,這中間也有增加陽光間,然后我們北方地區增加門斗,一直到最大的一個套餐是全部的外墻保溫+門窗+屋頂+陽光間,所有常規的能效提升形式都給它用上。每一種套餐的保溫怎么做,選擇什么樣的窗戶,是怎么樣的傳熱系數,需要多少投資,我們都進行了詳細的測算。最大的套餐每戶的投資都在6~7萬元左右,投資額還是比較高的,然后每種套餐的經濟成本我們也進行了一個分析。
熱源側改造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對于既有集中供熱改造。包括熱源能力提升、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老舊管網改造,因為管網改造雖然不是直接的熱源替換,但也是能夠提升供熱效率,也是提能效提升的一部分;二是對于熱源充足、用戶不愿意集中供熱的,可以考慮一些靈活熱價或者是靈活熱源的方式;三是對于農村地區,技術路徑是多樣化的,有戶用的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蓄熱式電暖氣、煤改電、煤改電、生物質都等。
第三就是運行監管,早在2016年之前,北京市做了一個監管平臺,對于所有的農村清潔取暖用戶,選了一個比例抽測,要覆蓋所有廠家的所有產品型號,對農戶末端進行監測。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能夠擴大范圍,對后期的運行維護更有幫助。
清潔取暖項目評估
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績效評價辦法總體是比較全面的,因為清潔取暖是四部委同時在推,不僅是對熱源側和用戶側改造量的一個核算,它是一個綜合評價,滿分是124分。其中,能源方面是33分,包括氣源保供、電網改造情況、天然氣應急儲備能力,電價氣價等政策;財政方面是18分,包括財政資金是否??顚S?,配套資金是否到位,是不是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負債;住建方面是50+5分,包括技術路線、可再生能源供暖、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項目執行進度;環保方面是12+6分,只要完成國家考核的PM2.5濃度下降指標指標即可,如果能夠不同程度超標,最高可以得到18分。所以試點城市開展清潔取暖改造,不僅要關注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保障措施、配套能力的建設等也要去高度關注。
通過近幾年的年度評估,我們也發現了清潔取暖面臨的一些問題。一是前幾批試點城市在推廣清潔取暖過程中,對農村建筑節能改造量較少,存在取暖成本高、返煤風險高的問題;二是農村空心化、空置率比較高。特別是今年擴圍到東北、西北以后,農村空置率會更高,所以在改造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改造資金的浪費,還出現一些本來錢不夠,還花不到位的一個情況;三是清潔取暖已經有五年了,維保問題會逐漸暴露出來;四是實施農房節能改造難度比較大。因為資金問題,農房建設標準問題,過去農房一直都是自建房,不存在建設系統或者農委監管;五是可再生能源等新型供熱方式利用較少,因為涉及到可再生能源的技術路線相對比較復雜,投融資量比較大,所以相對來說比例比較低;六是“采暖、做飯、散煤清零”沒有統籌推進;七是一些地方的實施方案沒有因地制宜,編制不是特別合理;八是嚴寒地區農村推廣難度大。今年試點城市納入了大量嚴寒地區城市,雖然第一批只有8個,但是未來會更多。而嚴寒地區因為技術路徑選擇性較低、經濟條件相對較差,所以嚴寒地區農村清潔取暖的難度將遠遠大于寒冷地區。
面向“十四五”,應該可以說迎接清潔取暖“2.0時代”了。清潔取暖1.0時代主要是走量、硬推,明確責任壓任務,不斷地用督導、補貼的方式去推進。到2.0時代,希望通過一些市場的手段,建立長效運營機制,注重實際運營效果,在過去那種大干快上的基礎上,能夠多一些精細化的考慮。
如何杜絕散煤復燒,節能改造要用的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要建立節能改造與清潔取暖補助的銜接機制;加大建筑節能推廣力度,量體裁衣選定建筑節能改造方案;優化改造工程環節,簡化中間不必要流程。另外就是用得起,建立運行補貼支持政策。針對現行43個試點城市的“煤改氣”“煤改電”用戶出臺運行補貼支持標準,明確補貼政策目標、補貼對象、補貼標準、地方補貼政策要求、退坡速度、補貼發放方式。同時,技術路線要不斷提升,更多地推廣運行費用較低的技術和產品。同時,要加快布局維保服務體系,建立市場化的維修服務體系、熱線服務體系、質量監測服務體系、信息監管臺等。
清潔取暖是重大民生工程,是我國節能減排及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還和國家“雙碳”戰略緊密結合。所以,首先需要降低采暖能耗需求,根據圍護結構和實際使用方式,合理選擇建筑能效提升技術路線;其次,要充分挖掘空氣源熱泵、生物質、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提高效率,降低污染;最后,關注實際運行效果,加強運維監管,形成長效可持續機制。